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要点与诊断性试验的设计要点

讲者:王杨

整理:李修衡

病例对照研究是临床试验常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于发病率低的疾病,病例对照研究具备更强的优势。

病例对照研究,其调查方向是与疾病发生方向相反的。不同于我们熟知的RCT研究,由于是从已经发生的疾病来追查疾病病因,因此是从果到因的临床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匹配是重中之重,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匹配,又应该用怎样的匹配比例进行匹配呢?时候是匹配的比例越高越好呢?事实上,随着匹配的比例增高,病例组的样本量增幅逐渐减少,主要是对照组样本量快速增加,总样本量增幅很大,统计效率不升反降。

如图可见,当1:1时,病例组与对照组同样是121,当1:4时病例组减少到79而对照组快速上升到395。一般最大的比例就是1:4进行匹配。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要点可以分成设计及实施两个方面,包括了:提出研究假设、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定和调查表的编制、资料的收集、质量监控。

病例对照研究特别适合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各种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是相对省时省力,易于组织,还可以检验名学的影响因素的假设,一次研究可以探索多个危险因素。但是病例对照研究不适用于暴露率很低的疾病研究中使用,容易出现选择偏移和回忆偏移,较难控制混杂因素,因果时间先后等难以加以判断。

诊断性试验是临床中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疾病随访、疗效考核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的监测。传统经典的诊断试验如图所示。

诊断性试验中与传统金标准相比较时,选择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而与非金标准比较时,应当使用阳性/阴性率一致百分比、总一致性百分比。

ROC曲线,又称受试工作特征去曲线,以真阳性率为纵坐标假阳性率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ROC曲线越靠近左上角,试验的准确性越高。最靠近左上角的ROC曲线的点就是最佳阈值,其假阳性/假阴性的总和数最少。

在诊断性试验中,与非金标准的比较一致,并不代表正确,更不代表临床获益。与非金标准的比较不一致,不代表错误、更不代表无临床获益。进行诊断性试验前应当明确诊断试验开展的目的,针对性的选择实验设计方式、研究对象、评价指标及方法、合理设计、正确评价,需要临床、影响、实验室、统计等各专业充分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