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蝙蝠攜帶埃博拉病毒卻不會死?

  蝙蝠一直被認爲是傳染各種疾病的元兇,從埃博拉到中東呼吸綜合徵。但是我們爲什麼沒看到成羣死去的蝙蝠呢?新的研究揭示了蝙蝠如何攜帶疾病卻不會因此致命。來自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團隊查看了蝙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統。這兩者的關係比大多數人認爲的要更加緊密。干擾素形成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當宿主的身體被入侵時,它們就會發信號給能夠觸發具體類型的基因表達的蛋白質。這些基因可以製造各種反應以對抗疾病。研究者們發現蝙蝠身上的干擾素比人類要少很多,但是它們卻活的更好。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人類一共有12 種干擾素。其中最殘暴也是最多被研究的一種叫做1型干擾素。當一個人被病毒或者細菌入侵時,1型干擾素就會迅速投入行動。它們有着衆多的功能。其中兩種功能就是轉錄一些基因,將DNA序列變成可以對抗病毒的蛋白質,和激活免疫系統。

 

  其中有一種叫做“天生殺手細胞”,它們在體內巡邏,找到壞細胞,然後誘使其釋放一種叫做“細胞激素”的蛋白質。細胞激素可以通過讓細胞壁溶解,停止分裂,快速凋亡,或者程序性細胞死亡使得細胞自我毀滅。

 

  很自然,這種感覺不會好。當我們在生病時感到難受就是1型干擾素在殺死我們自己的細胞的結果。在人類身上,1型干擾素只會在身體遭遇感染時纔會激活。研究者們發現蝙蝠身上不是這樣。

 

  蝙蝠只有三種干擾素,但是科學家發現1型干擾素一直處在活躍狀態。無論它們是否被感染,它們一直充斥着這些細胞。它們的免疫系統做到了高度警覺,既沒有耗光能量,也沒有發生在同樣情況下人類免疫系統遭受的持續細胞死亡。

 

  這項研究仍然處在早期階段,但是CSIRO的科學家們希望有一天可以讓人類的免疫系統也能夠如此工作。我們可能沒辦法至於埃博拉,但是我們可以與之共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