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熱電站都是幾根高高的煙囪,不停的冒着白煙,幾個大大的冷卻塔,一直在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

但是在重慶兩江新區核心地帶水土工業園內,一座現代化的能源站,爲兩江新區的發展提供着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它就是華能兩江燃機電廠。

14日,參加此次“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的記者們來到這裏時驚呼:這裏顛覆了大家對傳統熱電站的定義!

原來,綠色、節能、環保一樣可以作爲熱電站的標識。

廠區去工業化 顛覆了熱電廠的概念

電廠外觀酷似寫字樓 每發電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3.8萬畝

△發電機組的冷卻塔

“你們這裏是火電廠,但是你們的煙囪呢?”“火電廠的冷卻塔呢?”“怎麼廠區沒有冷卻塔流水的聲音?”

當記者們走進華能兩江燃機電廠,很多人都按照既有思維,在尋找火電廠的標誌:煙囪和冷卻塔,但是放眼望去,整個廠區都是四四方方的建築,難道火電廠沒有這兩樣標誌?

“其實,我們也有煙囪和冷卻塔,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而已。” 華能重慶兩江燃機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包勇神祕的說。順着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的是幾棟四四方方的大樓。“這裏就是我們的煙囪和冷卻塔,只不過,我們給它們穿上了衣服而已。”

走進生產區域,看不見傳統的煙囪,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蜘蛛網般的各種管道不見了蹤影,傳統工廠粗笨的感覺被花園式工廠取而代之。華能兩江燃機之所以有着這樣“靚麗”的外觀,因爲工廠引進了“後工業化”設計理念,通過改造外觀,消除了工業建築的冰冷感。主要建築穿上了“外衣”,在追求時尚美觀的同時,兼具消音降噪和防火功能;煙囪的外觀造型採用酒店式設計,一改傳統電廠雙曲線的冷卻塔設計,採用機力通風塔,外觀設計成寫字樓,底部設置消音牆,讓電廠“不像電廠”……

電廠外觀酷似寫字樓 每發電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3.8萬畝

△發電機組的煙囪

“有客人來參觀後說,我們是給煙囪穿上了透視裝。這樣的細節設計很多,所有的努力就是爲了實現人、機、環境的和諧統一,營造舒適宜人的休閒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 包勇說,工廠利用消音技術實現廠界外噪音水平達到國家噪音污染三類標準。華能兩江燃機投入巨資用於環境噪音治理,對各類噪音源分別採用安裝吸聲牆體、吸聲隔板、室外隔音牆、隔音罩殼、隔音門窗等方式進行降噪處理。“也就是說,廠界的噪音55分貝,與我們正常說話的音量相當。”

來自長江沿線的記者們驚呼:“這不像工廠,顛覆了對工廠的印象”。

環保清潔 每發電1億度減排氮氧化物22.2噸

“我們的燃機採用低氮燃燒器,同步建設脫硝裝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遠低於國家標準。”包勇介紹,經過測算,每發電1億千瓦時,相較於傳統燃煤電廠,華能兩江燃機電廠可以減排氮氧化物22.2噸,相當於3.7萬輛小汽車一年的排放量;可減排二氧化硫63.4噸,相當於2.3萬噸煤炭的排放量;減排二氧化碳5.1萬噸,以平均每畝樹林減排1.336噸二氧化碳折算,相當於植樹3.8萬畝。

兩江新區一直在進行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的使用和探索。華能兩江燃機電廠作爲西南地區首座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冷熱電三聯供綜合清潔能源站,充分發揮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優勢,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只有國家標準的十分之一,氮氧化物不到國家標準的一半,爲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對水的珍視,表達着華能兩江燃機對長江的熱愛。”包勇自豪的說,生產過程中不產生工業廢水,對生活廢水進行達標處理後用於廠區的綠化及道路灑水,實現了廢水“零排放”。

高效節能 爲園區企業提供冷熱電

電廠外觀酷似寫字樓 每發電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3.8萬畝

△運行中的發電機組

對華能集團而言,落戶兩江新區,打造一個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標杆和旗幟。爲打造成爲西南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商,西部能源“綠”領袖,華能兩江燃機電廠圍繞高效、節能、環保、綠色下起了功夫。華能兩江燃機電廠不同於一般的傳統發電企業,只是滿足單一的供電需求。華能燃機項目,能夠實現冷、熱、電三聯供,爲園區企業提供冷、熱能源保障。

“像一些大企業目前自建鍋爐給自身供熱,不過這種做法並不是用能的最佳選擇。算上設備成本、運行維護費用,遠不如直接由我們用高效率的機組供能更經濟”,包勇表示,目前華能兩江燃機正在和多家園區企業洽談合作。

同時,華能兩江燃機電廠也在積極正面宣傳冷熱電三聯供的綜合效能優勢和天然氣發電的高效和環保優勢,爭取更多的發電市場份額。

“公司正在建設園區內的熱氣管網,通過這些管網,將發電後不可利用的熱氣,賣到園區內的企業供熱。”包勇介紹,華能兩江燃機已經建成供熱管道6.7千米,供熱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水土園區。在園區建成了一座集中製冷站,能夠滿足園區周邊雲計算等用冷企業的用冷需求。

華能兩江燃機是西南地區首座聯合循環冷熱電三聯供綜合清潔能源站,通過能源梯級利用,實現了高效率能源使用。華能兩江燃機聯合循環熱效率達到75.87%,在設計條件下較之於百萬容量的燃煤機組每年可節約38萬噸煤炭。

調峯優勢 高負荷下及時調峯

電廠外觀酷似寫字樓 每發電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3.8萬畝

△發電機組集控中心

“我們都知道,用電有高峯期和低谷期。電廠在應對電網的高峯期的時候就加大馬力開足機組發電,低谷期則關停部分機組。”包勇解釋,這樣既有利於節能,也有利於滿足電網負荷。但是這也需要適時啓動和關閉發電機組。

因煤熱電機組啓動需要7-8小時,才能實現從啓動到發電併網,在夏季等在高峯期也就是白天用電量大的時候啓動,等機組完全發電,已經到了晚上,後半夜則是當天的用電低谷期,因此傳統的煤熱電機組無法在峯、谷期間適時開停機。但是氣熱電機組可以實現40分鐘開機,可以根據電網峯谷期間適時開停機運行,實現調峯和節能。

包勇介紹,重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重慶電網的峯谷差距有400萬千瓦時,而重慶的水電和外購電是無法調峯的,煤電調峯能力弱,只能開燃氣發電調峯了。

“我們調峯能力全市獨一無二,2016年,公司配合重慶電網的峯谷,有360多次停啓,2017年也有210多次。”包勇介紹,在電力調節上,相比於煤電等發電設備,燃機具備啓動時間短,啓停靈活的特點,這對於高負荷下電網調峯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

包勇表示,未來,將通過打造戰略產業體系,配套低碳環保的能源企業,讓企業和能源供應單位相生相助,最終,實現能效、產業、經濟、環保的“兩江組合”。來源:上游新聞 作者:羅永攀 攝影 胡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