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究竟有多少像东湖高新民族大道龙城路这样的地方,想必多得数不清。

刚搬到这的时候,每每走过这条路,有点小“嫌弃”,中间道路太窄,晚上摆摊设点太多,叫卖声太喧嚣......没有我要的大繁华,也不是我喜欢的小清新。

但这条路走得多了,便也有了不同的味道。

我见过龙城路的清晨和日暮,也走过她的春夏秋冬。

我见过龙城路的清晨,匆忙的上班族用一晚热干面、一杯豆浆唤醒味觉;我见过日暮后,路边小馆灯火通明,菜香四溢,一层薄薄热气缭绕街间的烟火模样。

春天的时候,我心心念及龙城路口那棵樱花树,巴巴的想着快开花了吧?秋天路过小广场,总是不禁驻足停留一下,看那银杏叶在晴空下,金黄闪亮的姿态;夏天时,经过老街烧烤,一闻到那葱蒜炝锅的味道,每每思维便放了空;冬天,看那煎饼果子的师傅,在平底锅上熟练地画出一个大圈……。

于是,我便开始喜欢这条路,喜欢她那以最自然的市井形态,淡淡散发开来的烟火气息。

千余米的道路,两条绿化带旁,挤挤满满,百余家各式店铺。药店、花店、通讯店、水果铺、服装店、蛋糕店、洗衣、美发、童装、便利店、洗车铺、房屋租赁、菜馆、面馆、烧烤馆......还坐拥东西两端武商量贩、中百仓储两大超市。琐碎生活所需日常,一应俱全。

“民以食为天”,说得好听,我等都是吃货,说得高大上点,人人都是行走于街巷的“英雄”。我粗略算过,这龙城路上,光面馆就有拉面、牛肉面、炸酱面、热干面、重庆小面等等近20余家面馆,卖饼的就有公安锅盔、潜江锅盔、荆州锅盔、土家酱香饼、老烧饼、葱油饼、牛肉饼、千层饼、公婆饼、鸡蛋灌饼、煎果饼子等10余种,多半还没到家,一闻到锅炕的面粉混合着葱油香味就受不了了,经常是挨家换着买,每次都是好吃得不行,那是平民最饱腹的美食“网红”。

甜的、酸的,麻的,辣的,广式、川式、湘式,大馆小店,口味之杂,在龙城路是体现得淋漓精致。到底是九省通衢、大江大湖之地,不管是江浙斯文做派,还是西北粗犷之食,抑或是川地麻辣之味,都有着万般接纳的气势。

龙城最好的时光是清晨和日落后,这是她最鲜活生动的时光。匆忙赶着路的上下班族,推着小车溜娃的父母,舞动青春的大妈们,还有在街口叫卖着新鲜玉米的小贩,吆喝着手机贴膜的小哥,卖花鸟虫鱼的大叔……都是一路上流动的风景。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碰到卖鲜花的女子,卖的多半是那种不娇气、新鲜宜放的康乃馨,薰衣草、雏菊、洋桔梗、玫瑰、满天星等等,花个十来块可以买一大把,放在家里,顿生明媚,“诗意的时刻源于日常”!

正如武汉无数条大街小巷一样,龙城路,不精致,也不粗糙,她忠实、生动的记录着这个城市的生活源基因,不管你喜不喜欢,她都是以这样的烟火气息的姿态存在着。如果你没有经过这里,没有在此驻足过,你就看不到这个城市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另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