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憶一下《北京人在紐約》

紐約,似乎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像它一樣,代表極致的繁華。

再回看一下《緋聞女孩》裏每次出場在Queen B和Queen S就是紐約曼哈頓上東區的It Girl,含着金光閃閃併發亮的地方出生。

還有詩人般筆下對曼哈頓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的印象:

如果你愛一個人,

就把他送到紐約,

因爲那裏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

也把他送到紐約,

因爲那裏是地獄。

這裏是紐約,這裏是曼哈頓。

紐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不是之一,是唯一,只少目前還沒有被超越。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締造成熟的全球金融和資本交易體系,是國際一流資本的必爭之地,是投資人放飛夢想的地方。所以,“紐約客”就是這樣子炮製出來的。

紐約不僅是世界上商貿中心,也是全球文化的中心。例如哈萊姆文藝復興奠定了非裔美國人文學經典並在20世紀40年代就影響開來,紐約是新爵士樂的中心,紐約在20世紀50年代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中心,紐約對世界新文化的貢獻和新視覺藝術及新繪畫藝術領域有抽象表現主義(又稱“紐約派”)。

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金融故事的電影,取材於一家真實的美國金融詐騙公司—Stratton Oakmont,萊昂納多在電影中扮演該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

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金融電影中,斯科塞斯導演爲了增強觀賞性,將鏡頭更多地聚焦在Stratton Oakmont這幫人那些誇張、香豔、淫亂、病態、吸毒、低層人的生活細節身上,對這種騙局的設計套路並沒有做深入研究與推敲琢磨,探討編寫岀一個可以通過的金融詐騙邏輯,做到簡單明瞭適合大衆消費口味。

作爲掘金影視系列“金融詐騙專題”的第二部作品,這個故事將主要將精力集中在電影之外的人物故事、騙局設計、銷售技巧上、膽大妄爲。

按照出場順序將分成四個部分:

1. 虛假真實: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

2. 套路設計:真實的騙局就是這樣運作的;

3. 核心奧義:如何向客戶販賣希望;

4.角色定位:騙子的成本高但成功後收割的誘惑更大;

5.狼性文化:地球上的狼本質上都一樣,只不過華爾街上的狼可以戰勝藏獒;

6.配角獲獎:庸俗不堪忍受但都心靈孤獨寂寞惹的禍;

7.國內案例:本土金融之狼沉浮錄觀賞價值不高。

一句話點評本片即從虛假真實考量:“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只有娛樂性,沒有“教課書”價值。”

接下來應該提一下電影中這家瘋狂的Stratton Oakmont公司,既沒有在華爾街的摩天大樓裏辦公,也並不是一家典型的華爾街公司,事實上,他們只是一羣把大本營設在紐約長島的金融騙子,而且是初外文級水準。

Stratton Oakmont辦公室,紐約,1994年

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出生在紐約市皇后區的一箇中產家庭,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營銷天賦。10歲時,他就在暴雪後向鄰居推銷剷雪服務賺錢,16歲時,他利用暑假在紐約附近海灘上賣冷飲雪糕,賺足了大學學費。

23歲時,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了醫學院的學業,找了一份推銷食品類的工作。憑藉着過人的推銷技能,貝爾福特迅速將業績做到了公司第一。但這種低端銷售帶來的利潤有限,他琢磨着找一個能用銷售技能撬動最大利潤的地方,目光投向了華爾街。

事實證明,推銷豬肉和推銷股票,底層的技能和邏輯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賺的錢是前者的100倍。1987年,貝爾福特加入了老牌證券公司L.F. Rothschild,結果不久後就遭遇了87年股災的“黑色星期一”,公司倒閉,貝爾福特出師不利。

然而“學徒”的他在華爾街上遇到了人生第一位“金融師父”,算是機遇成本的一次提升和回報。

也許命運改變從這位導師開始:Mark Hanna(麥康納扮演的角色)。導師教了他三樣東西,一是貪婪(他具備)二是華爾街的生活方式即是手淫、可卡因和妓女;三是賺錢手段在於讓客戶持續不斷地投資買股票,這樣經紀人就能從中拿到真金白銀的佣金。

貝爾福特在之後的從業生涯中,積極踐行這三條金科玉律。1989年,他租了一家二手車經銷店的車庫,創辦了Stratton Oakmont,合夥人爲丹尼·波魯什(Danny Porush),兩人經貝爾福特的妻子介紹認識。在電影中,波魯什化名爲Donnie Azoff,由胖胖的Jonah Hill飾演。

Stratton創始人兩夫婦

除了Porush之外,貝爾福特還拉來了一幫狐朋狗友,比如業餘販賣大麻的Kenneth Greene和Victor Wang,並通過他們拉來更多灑肉朋友。Stratton的前100名員工中,大多數都是前面兩位屌絲的毒品客戶,他又給公司設計了悠久歷史和發展標誌,就這樣吧!一個“龐式騙局”故事,一家地道的“詐騙公司”誕生並開張了,而且興風作浪行走在華爾街上。

電影中土裏土氣的Stratton四巨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電影裏,採訪他的女記者Aliyah Farran(原型爲福布斯女記者Roula Khalaf)稱他爲“華爾街之狼”,這個稱號與主人公貝爾福特在自傳裏自己稱謂“狼”相吻合,一匹脫繮的金融之“狼”,一匹行走在華爾街上“公狼”,一匹在狼羣中成長起來的貪婪之狼………他不是運氣不好,而是因爲碰了高壓線才倒下。

甄別《華爾街之狼》這部金融電影中的真僞?試探性影評一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