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編按】今年是麥克米倫成立175週年,泛麥克米倫數字和通信總監薩拉•勞埃德回顧了公司的過往,講述了一百多年曆史中麥克米倫人的傳承與創新。

泛麥克米倫Twitter主頁

175週年給了我們一個回顧公司起源的機會,紀念我們這麼多年來所出版過的標誌性作者,珍惜發展歷史傳承下來的財富,探究出身於遙遠蘇格蘭島上一個自耕農家庭的兄弟倆是如何創立他們的事業的。

丹尼爾和亞歷山大•麥克米倫所傳承下來的東西太多了:被愛讀書的母親凱瑟琳•克勞福德•麥克米倫所激發的對閱讀的喜愛和熱忱;將書籍與社會進步聯繫在一起的強烈道德感;非同尋常的創業熱情。

儘管這兩兄弟率直熱忱,富有商業頭腦和遠見卓識,但他們並不獨斷專行,而是通過交流和協商來實現願景。有關麥克米倫的歷史最讓我欣喜的發現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亞歷山大在位於倫敦科芬園的公司總部召開的“菸草議會”。在這些會議上,從托馬斯•休斯、托馬斯•赫胥黎和赫伯特•斯賓塞到查爾斯•金斯利、霍爾曼•亨特、阿爾弗雷德•羅德•丁尼生,作者和思想家們匯聚一堂交流,討論政治和社會問題,規劃新的揭露時弊的創作和出版方式,激發創造力,引發辯論和進一步的教育。我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煙霧瀰漫的房間,椅子的刮擦聲,還有談話的嗡嗡聲,玻璃杯的叮噹碰撞聲,想到那個時代會議能用“菸草”來定義,我不由笑起來。

吸菸已經不再是會議日程中的一部分,但人們聚在一起交換看法、傳遞靈感的傳統延續了下來。今年早些時候,我們的品牌展示活動中集聚了作者、插畫家、詩人、記者、消費者和其他朋友,大家一起表演、交談、飲酒、慶祝,以及構思新項目。爲支持獨立書店周以及麥克米倫175獨立書店創新獎,我們舉辦了Shore to Shore詩歌巡演等活動,也正是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自己的信念——用社區和對話的力量擴大文學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力——落到了實地。

當然,我們沒有止步於此:我們開闢了數字渠道,用多種新方式連接作者和讀者,比如在YouTube上播出視頻節目Book break,吸引了衆多千禧一代的狂熱粉絲,再如我們就肯•福萊特“王橋三部曲”最終篇《烈火之柱》(A Column of Fire)和數字閱讀平臺鴿子洞(The Pigeonhole)進行了合作。

我們一直在探索連接讀者的新方式。

1859年發行的《麥克米倫雜誌》是第一本由出版商製作的文學月刊,麥克米倫兄弟倆將之視爲發掘新人才的平臺。今天我們仍然在通過廣泛多樣的途徑尋求優質人才,我們的編輯會去參加創意寫作工作坊,或者在Twitter上花時間與未來的潛在作者建立早期聯繫,我們也會仔細研究數字趨勢,尋找喬•威克斯(Joe Wicks)那樣的社交媒體網紅。

正如哈羅德•麥克米倫從加勒比海和非洲挖掘作者,並在1960年代創立The Nippers系列通過文學作品傳達工人階級的聲音,在2018年的出版計劃中我們也自豪地推動包容和多元化,比如收到熱烈反響的兩部處女作品——尼日利亞裔湯米•阿德耶米(TomiAdeyemi)的YA小說《Children of Blood and Bone 》以及凱特•克蘭奇(Kate Clanchy)主編的詩集《England》,收錄了她的學生所寫的詩歌。

我們將繼續尋找新的工具擴張人才庫。

麥克米倫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格式;從爲孩子們呈現新畫風的《水孩子》和《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到如今引人注目的、精緻新穎的繪本書目;從70多年前平裝書品牌泛(Pan)生動奪目的設計到70週年之際對這一商業品牌的重新設計,再到2010年開創出版業務線Bello,這是首個由出版商成立的唯數字出版品牌……我們仍然在不斷尋地找新的方式來吸引讀者被分散的注意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時代杯”2017時代出版·中國書店致敬活動·鍾書閣杭州店,本文編輯:晨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