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藝術需要知識儲備和綜合修養,但大部分人是憑感覺或是道聽途說的。瞭解美術史的人看畫相對容易些,但學過美術史後還是要直觀原作,不可從文本到文本式的紙上談兵。對大師的原作看不進去,主要原因是看得太少了,看多了結合美術史纔會有判斷,腦子裏沒有數千幅中外大師的原作儲存,是不會有正確的判斷的。

觀點 | 搞好藝術的前提是什麼?

克勞德·莫奈 青蛙塘 布面油畫

我一直主張少去美術館、多去博物館,美術館是當代美術圈的生態呈現,既是生態,鮮花和雜草共生,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特別是剛愛上藝術的人容易看壞眼睛,看多了會把好的當成壞的,把行畫當藝術。博物館是歷史沉澱過的精品,多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學習美術史多看大師原作能起到養眼的作用,常看好的纔會對差的有免疫力。

觀點 | 搞好藝術的前提是什麼?

畢加索 窗前的桌子

人類爲什麼需要藝術,畢加索會反問人爲什麼喜歡聽鳥叫,如果沒有鳥叫,人類活着還有意義嗎?藝術是物質之外的東西,純精神性的感覺很容易被現實的風吹草動擊垮,所以我們對純精神性的產物要倍加珍惜,不要老是被市場的價格去左右自己的審美。藝術市場和藝術本身有一定關係,但也有可能沒有關係。拍賣行情火爆但民間收藏生意清淡,說明我們的市場還是沒有健康良性的土壤。藝術被有眼光的收藏家收藏是藝術家的幸運,好的藝術不應該躺在畫室裏,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市場流通是最好的方式。藝術被投機者玩弄則是藝術家的恥辱,好的藝術最怕的是以庸俗低級的方式流通,曾經價錢不錯的藝術家這幾年價格直線下滑就是過分投機化造成的。

觀點 | 搞好藝術的前提是什麼?

克里姆特 吻

理論說白了是給實踐帶來底氣的東西,太注重理論就會犧牲藝術本身的魅力,大多數藝術粉絲喜歡諮詢行家要個說法,十萬個爲什麼。藝術不是數學,有的可以解釋,但最精彩的地方只能靠自己去感受。

觀點 | 搞好藝術的前提是什麼?

 馬蒂斯 紅色餐桌

傳統之所以不可戰勝,就在於彼時它發生壯大時的承前啓後意識。任何創新失去傳統的支撐是爲時不久的,而任何過於迷戀、固化傳統也必將作繭自縛毫無前途。這裏有個度的問題。國內有許多一味臨摹的畫家號稱傳統,對當代意識十分鄙視,這是很危險的信號,他們不知最優秀的傳統在當時也是具時代性的,我們歷朝歷代畫山水,但每個時期的山水是不一樣的,你看董其昌、黃賓虹喜歡題跋臨宋元某大師意,但畫面效果完全是自己的,消化傳統纔是尊重保護傳統,複製傳統是在消費透支傳統。

觀點 | 搞好藝術的前提是什麼?

喬治·修拉 阿尼埃爾的浴場

我一直認爲潮流不是個好詞,好的藝術不在潮流裏,它是與時髦、潮流保持距離的。在歐美頂級博物館看二戰前後的現當代藝術,你會發現,好的藝術家都是有文脈隱喻的,和他們的民族文化血緣有關係。我們的當代藝術爲何40年了還是沒有出現令人滿意的結果,主要是脫離了自身文化的血緣,一味學西方永遠超越不了西方,這和一味學傳統是一樣走了歧途。現在這兩派常嘲笑彼此淺薄和落後,其實本質是一樣的。最好的藝術家一定是容量巨大的藝術家,不會被各種概念限制住,有學養又具備開放心態是搞好藝術的前提。

文 | 吳林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