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大講壇:陳派新秀吳素真的《三拂袖》藝術賞析

《三拂袖》是本次開封系列紀念陳素真百年誕辰的壓軸大戲,領銜主演是青年團的吳素真,當然也是時下最具魅力的陳派再傳弟子之一。《三拂袖》跨越四個行當,是樊粹庭先生當年爲了考驗陳素真的本事而特意編的大戲。陳素真不負衆望,這出戏成爲陳派特別喫功的一出代表性劇目。當然也因爲它對演員要求極其嚴格,一般演員也很難染指該戲。目前有演出該劇的有陳小霞、章蘭,《三拂袖》都是她們代表劇目,都以唱見長,打戲已經壓縮了,但已實屬難得。

這次青年團復排這出陳派名劇,開排時間特意選在陳素真登臺的二月二龍抬頭這天,飽含了致敬師祖的用意。藝術總監是陳老弟子牛淑賢,吳素真的恩師。總體而言,這是一部成功的復排劇目,吳素真跨越四個行當,每一個亮相都讓人眼前一亮,這出戏最大的特色是蔣琴欣的武戲,武戲之多之重令人咋舌,這在當年豫劇舞臺上是非常少見的。吳素真的劍、槍等比得不錯。

整個戲感覺每場的時間都差不多,都是過場戲,不像《白蛇傳》有一個大摺子“斷橋”,《春秋配》有一個大摺子“撿柴”那樣,讓人很過癮的感覺,不論是唱還是做,都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流派的風采。作爲點題的“一拂袖”、“二拂袖”、“三拂袖”應該加重它的唱做,而對個別過場性的場次和武戲進行時間上的壓縮。這出戏演了三個小時,這大大超出了當下兩個小時十分鐘的劇場演出時限,任何名劇都應當順應時代的審美做以適當的調整的。大而言之,吳素真的《三拂袖》唱腔基本是宗陳派的,曲韻悠揚,但又感覺不是按照傳統陳派的路子走的,應該屬於陳派新腔的系列。但吳素真唱得味道非常好,加上她出色的扮相和做派,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但個別唱腔感覺鼻音太重,聽不清楚唱的什麼,像鄭家莊練劍的那段唱前幾句,但整體唱得特別清晰流暢,但個人覺得在唱腔中能將從《梵王宮》、《春秋配》、《宇宙鋒》等陳派經典劇目中的優秀唱腔活用過來更好,應該再往傳統腔上考一些。吳素真的《白蛇傳》最火的一段唱恰恰就是傳統韻味最濃郁的“我那狠心的官人哪”一段,這就足以代表時下人的審美,時間在變,有一些東西卻會不變,反而會隨着時間的沉澱而更有韻味。繁重的武戲暴露出吳素真的武戲底子不是很好,她的劍應該是新練的吧,不是很熟練,而且加上有長穗,表演起來更有難度。對打的時候,身子、腳下不夠穩,當然這是首演,能搞在一個多月裏練到這種地步已實屬不易,應該給與肯定的。對打是慢鏡頭的,不流暢,沒有劍拔弩張的感覺。看過婺劇“斷橋”的應該都體驗得到什麼是命懸一線的火藥氣氛,武戲需要演員和演員之間的默契和經常練習。吳素真的《白蛇傳》剛出來的時候,也有一些問題,這幾年演下來,真的是相當出色。期待在以後的演出中能夠多加磨合。但最好不要再宣傳什麼陳派名劇復排之類的大話了,單從遵從陳派韻味來說,吳的這個《三拂袖》不如徐俊霞的《宇宙鋒》遠矣,徐再怎麼改,一張口還是地道的陳派味兒,而吳的只是吳的味兒,離陳派太遠了。可以是出好戲,但切務戴大帽子。

這出戏中的幾個配戲的演員都不錯,李多偉的龐俊德,青年團的花臉專業戶了,感覺比起初的趙高更有這個行當的感覺了。他一人飾兩角兒,後面又飾演韓琦,的確不錯。李慶傑的蔣母無論扮相還是唱腔都挺舒服的,而且她的表演很自然熨帖。男一號鄭定遠由該團優秀武生郭曉鵬飾演,感覺這麼多年終於輪到郭曉鵬了,之前大戲似乎郭曉鵬一直都是邊角人物,只有一兩個摺子。郭的扮相英俊,嗓音也不錯,打出手都很漂亮。而且這次的表現應該說非常出色,你看他初次登場時,面對心上人的恭喜他那種欲言又不能言的羞澀話到脣邊又咽了回去的感覺特別對。梅喜雪的於淑英本來表現的空間不大,但梅喜雪形象和唱腔都頗似其師祖,而且這是一個非常會做戲的演員,身上有戲。你看她面對“小三”時的狐疑與醋意在她拂袖轉身之中盡顯無疑。這出戏中的“小營”一場,於與蔣重會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折子,也是個人記憶深刻的一場戲。一是吳素真的扮相和唱腔非常舒服,二是這二人的做戲非常漂亮。梅喜雪的兩個背影特別好,一個是蔣上場她背身而站,身影中寫滿了她對丈夫生死未卜的擔心和思念;而是面對蔣的調戲,她拂袖轉身,聞聽“我是你的姐姐蔣琴欣”的時候,那一怔特別出戏。梅喜雪的確是吳素真之後又一陳派再傳出色的弟子,期待將來能看到她領銜的大戲,比如她的《義烈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