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没有过百的电视剧,尚且需要这么久的拍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动辄好几百集的台湾乡土剧,是怎么拍出来的呢。2004年5月,《意难忘》在台湾播出,从此开启了霸屏时代,从2004年到2006年,这378天里,这部剧每天播一集,一共播了526集,其中有369天都是黄金档的收视冠军。

在你的印象里,看过最长的电视剧是什么?是418集的《乡村爱情》系列?是112集的《还珠格格》?还是已经拍了十五季,到现在还没拍完的《实习医生格蕾》?我想说的是,朋友们,你们都忘了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意难忘》吗?要知道,这部剧当年一播就是800多集,创下了当年央视播出剧集的最长纪录啊!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台湾本土剧到底有多长长长长?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当这段熟悉的旋律想起,90后的人儿,是不是瞬间想起了被大型家庭伦理剧《意难忘》支配的恐惧?2007年9月,《意难忘》在央视八套下午档的《青春剧苑》开播,平均收视率突破2%,比很多黄金档电视剧还要厉害。播到168集时,电视台停播了,观众反映强烈,要求看后面的部分。原来,《意难忘》的剧集实在太长,所以央视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批上映,观众也就经历了播一下,又停一下的追剧体验。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某一年暑假,我回家看老妈,她在看意难忘,到了寒假回家,她还在看意难忘……

即使是这样,也浇不灭大伙儿追剧的热情。第一部看完了盼第二部,第二部看完了苦等第三部。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每天看剧的两小时,我妈都对着电视机目不转睛,对我没有任何指令

更夸张的是,我姨、我姑、我舅舅和我外公,人人都在看这部剧在漫长的追剧过程中,观众们看着这部剧的名字从《意难忘》变成了《再续意难忘》,看着它像一卷黏度超强的胶带一样,把一家人黏在一起。更神奇的是,很多年过去了,追过剧的人全都还记得剧里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缠绕的剧情。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其实在宝岛台湾,《意难忘》同样是台湾电视剧中的翘楚。听说过“八点档”吧?它指的是电视黄金节目时段。这个说法最初就是来源于台湾乡土剧,乡土剧的特点是接地气,常常与“青春偶像剧”对应,故事以家庭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为主。此外,乡土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长!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2004年5月,《意难忘》在台湾播出,从此开启了霸屏时代,从2004年到2006年,这378天里,这部剧每天播一集,一共播了526集,其中有369天都是黄金档的收视冠军。2007年,央视开始播出《意难忘》,这一播又是800多集。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重点是,这可不是特例。在台湾,乡土剧拍个几百集,是对观众的尊重,所以,乡土剧也被称为“长寿剧”,它们的口号是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不信你看,从2003年11月11日播到2004年4月26日的《再见阿郎》,136集;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后来两岸合拍《又见阿郎》,一口气再拍50集。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还有,415集的《娘家》、(娘家)410集的《夜市人生》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386集的《爱》、311集的《天下父母心》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248集的《飞龙在天》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107集的《光阴的故事》……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乡土剧真正做到了从不辜负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

动辄几百集的本土剧是怎么拍出来的?

你知道一部剧通常拍多久吗?2018年,87集的《如懿传》开播,这部在2016年8月开机,预计拍摄半年的电视剧,最终在2017年5月才杀青,远远超出原定的拍摄计划。在拍摄接近尾声时,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导演汪俊还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一部没有过百的电视剧,尚且需要这么久的拍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动辄好几百集的台湾乡土剧,是怎么拍出来的呢?这得从乡土剧的播出和制作方式说起。跟拍完再播的方式不同,台湾乡土剧采取的是边拍边播,当天写剧本,当天拍摄剪辑,次日播出。这样就可以根据收视情况,随时调整剧本。此外,乡土剧还特别尊重观众的建议。比如,在《意难忘》中,雪莲一角的扮演者韩瑜,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因为档期问题不得不中途离开,导演就给她特别安排了一个坠崖身亡的桥段。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但因为观众很喜欢她,纷纷要求她“起死回生”,于是,等到韩瑜忙完档期后,剧组又把她请了回来,让她扮演了另一个角色——陈珊妮,这就算是“原地复活”了。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在剧情上,乡土剧也有着自己专属的套路,有人就曾经这么总结过:“乡土剧斗争三宝:黑道、企业、家不好;乡土剧收视三宝:火灾、巴掌、浸水好。”

意外、身世之谜、婚礼、绝症、发疯、失忆,这全都是卖点啊!

这么多槽点,为什么还要看本土剧?

尽管套路略显老套,但观众却很买账,《意难忘》不仅创下八点档史上最长寿剧集的记录,而且最高收视率高达10.59%。2000年播出的《飞龙在天》,一连播出79天都稳坐台湾当地的收视率冠军宝座,并且打败同时段15档连续剧,创下了共计211天台湾省收视第一的不俗成绩。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乡土剧的红火,和台湾电视剧的发展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琼瑶言情剧和金庸古龙武侠剧,是台湾电视剧市场的主流,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到了90年代,电视剧类型越来越多样,乡土剧开始发力。为了抢夺收视人群,乡土剧走上了通俗易懂、生活化的剧情路线,在剧中,还出现了不少朗朗上口的俗语。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意难忘》里面的“坏瓜多籽,坏人多话!”,还有《夜市人生》里的“宠儿不孝,宠猪举灶”...

更重要的是, 本土剧讲述的是家长里短,但里子还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关注度最高的家族兴衰起伏,几代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对于这样的故事,只要是中国人,不论身居何地,又怎么可能不爱看呢?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有位台湾乡土剧演员说,偶像剧是小孩子看的,八点档才是成年人的电视剧。只要婆婆妈妈、公公爷爷们喜欢看,能看下去,那么长寿剧就可以一直拍下去,这就是长寿剧的秘诀——它本来就是平实生活的一部分啊。

长寿剧是怎么做到这么长,长,长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