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說到了中日甲午戰爭,相信是每一箇中國人最不想回憶的一起往事了,在清政府以往的戰爭中,清廷敗給了西方列強國家,這在面子上還是算過得去,但是這一次泱泱中華大國竟然輸給了日本這個蕞爾小邦,而且敗得很慘,被逼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在令人痛心。

我們在歷史書課本上看到了關於《馬關條約》的相關介紹,只是知道了清政府賠償日本政府兩億兩白銀,然而實際上中國卻賠償了6億兩白銀,這是爲什麼?

1895年4月15日,中日雙方全權代表舉行了條約簽訂前最後一輪談判,這一次談判雙方足足談了將近5個小時,李鴻章在會上不惜遺力再三懇求至每一個細節,但是由於在談判前已經破解了清政府的電報,知道了清政府給李鴻章的底線,因此伊藤博文胸有成竹,不肯做絲毫的讓步。

晚上七點半,雙方談判結束,李鴻章走出了談判會議室後,外面已是黑夜降臨,對於此刻的事情,李鴻章在回憶中說道:“七十老翁蒙受漢奸罪名,幾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勢”,第二天李鴻章在春帆樓上籤訂了結束甲午戰爭的中日《馬關條約》。

在簽訂協議後,日本勒索了清政府高達2.3億兩的白銀,面對2.3億鉅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國庫早已空空如是,根本無力賠償數額如此巨大的賠款,日本政府步步緊逼,以重開戰端逼迫清政府,清政府最後被逼向外國銀行借了高利息貸款,鉅額的債務利息也讓清政府不堪重負。

雖然這一次戰爭賠款只有2.3個億,然而加上了外國銀行的高額利息,最後賠償款加上利息足足翻了三倍之多,實則多達6億多兩的白銀,這無疑給清政府背上了一座更沉重的大山。

面對鉅額的戰爭賠償,日本方面作何用處呢?

這一筆戰爭賠償相當於日本政府4年的財政總收入,使得日本在軍事、經濟上、教育等各個領域都獲得了龐大的資本援助,使得日本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其中日本政府重點扶持了日本海軍的建設,把其中的46.5%劃給了日本海軍,作爲海軍擴張的軍費。

《馬關條約》雖然只是給日本賠償,然而西方列強卻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同時也希望再從中國分一杯羹,西方瓜分中國的野心更加膨脹了,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