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遭到了太多的屈辱,清一色的戰爭割地賠款,如今提起來都是令中國人無不憤怒,其中以甲午戰爭尤爲突出,此戰結束後,西方列強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之初,很多人都認爲日本不是大清的對手,那麼爲什麼後來大清朝卻戰敗了呢?

1894年9月8號山縣有朋率領的38艘運兵船在日本聯合艦隊的護航下,進過了四天的航行,抵達了朝鮮仁川軍港,9月12日,日軍以1.7萬兵力將平壤團團包圍,一場惡戰近在眼前,清軍和日本到底鹿死誰手呢?

先看平壤城內清軍的部署,城北由左寶貴所部的奉軍防守,城西則由葉志超所部牙山軍防守,城南由衛汝貴所部盛軍防守,城東南由馬玉崑所部毅軍防守,其中葉志超居坐城中,調度各部的清軍。

9月14號,來勢洶洶的日軍已經佔領了城北幾座清軍的營壘,而城北防守的左寶貴則反覆爭奪失去的陣地,幾次都沒能成功,治好退守城內,當天晚上,葉志超見到形勢不好,想到了自己最在行的本事,那就是跑路,面對葉志超的提議,幾個將領都默不作聲,只有左寶貴憤然反對,會議不歡而散。

就在清軍還在守和撤徘徊時,日軍發起了對平壤城的總攻,馬玉崑和衛汝貴率部2000人在北岸炮兵的配合下,奮勇還擊,日本傷亡慘重,馬玉崑見狀親自率部殺出橋頭堡,到了下午一點鐘,雙方已經打了整整十個小時了,日本無力再戰,日軍司令官大島只好下令後撤,馬玉崑正想擴大戰果時,卻收到了葉志超鳴金收兵的命令。

原來日軍聽說左寶貴善戰,於是集合了一半兵力7800人猛攻左寶貴所部,而左寶貴所部只有1500人,不久城北制高點牡丹臺失守,左寶貴見狀,親自上城指揮作戰,激戰中,左寶貴身中兩彈,後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成爲了第一位犧牲的清軍高級將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