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不能救,越救越穷!

文/杨国英

这一幕惨状,七年一轮回!

这一次的实体经济告急,资金链崩断,依然由浙江民企首当其冲:1月底,负债100亿的金盾控股,董事长周建灿难以承受其重,跳楼身亡;5月初,盾安集团,中国500强企业,被爆高达450亿元的债务危机,浙江省金融办不得不协调力保。

这还仅是浮出冰山的一角,种种迹象表面,中国实体经济再一次身处存亡之关口。

据统计,仅仅最近四个月,全国已有16只债券爆出违约,涉及公司包括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等9家公司,涉及总金额高达130多亿元,已创下历史同期之新高。

除了债券违约,还有更严重的:

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质押逾期,比如,*ST华泽、华信国际等等;

股东股份被冻结,比如,荣华实业、红阳能源、大连控股、天业股份、恒康医疗、顺威股份、天泽信息等等;

股东持有的上市股份已经或正在被司法拍卖,比如,华东数控、全新好、凯瑞德、珠海中富、盈方微、中科云网等。

资金面吃紧,实体经济已经扛不住了,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人性终究是温和的,政策制订者也概莫能外:总不能见死不救,总不能见大量员工下岗而不救,总不能让金融机构惹上一大堆坏帐而不救……

对这种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市场经济的主旋律应该是效率,而不应该是眼泪!

实体经济不能救,越救越穷!

一、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同样的夕阳产业,也总有企业转变思维利润丰厚,同样的朝阳产业,也不泛企业经营不当破产频频。

所以,对濒临破产的企业,是没有必要救的,不管是身处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假若市场竞争是一场公平公开公正的考试,你总不能给得分低的差生加分吧!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本质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扩张过猛、负债过多,那就更不应该救了,这是对企业家贪婪和狂妄的惩罚!

实体经济不能救,越救越穷!

二、旧的不去,新的难生

产业永远存在周期律,对周期律的认知和应急调整,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这么多年,我们一边在降产能,一边又对这些传统企业施以政策援手,试问,这对整个产业的调整,难道不是负面激励吗?

还有,金融资源、以及其他政策资源,其整体是相对衡定的。我们如果将金融资源过多用于救助传统产业,那么,对新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其资源力度必然会相应减少。

我们要知道,早在2014年,我国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即已降于3%以下,现在呢,可能已经降到1%左右——这从资源效率的角度看,真有救的必要吗?

实体经济不能救,越救越穷!

三、民富带 动国富

请不要拿什么忧心员工下岗说事——就业取向永远是追随经济变迁而变化的,100多年前,面对汽车的发明,当时还担心马车夫下岗呢?

旧经济不去,新经济不来,旧岗位不去,新岗位同样不来!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是国富带动民富的时代,GDP指标是核心考量指标——只要GDP上去了,政府的财税就有着落了,政府财税有了着落,老百姓的收入或多或少总能增加些。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应该是民富带动国富的时代,GNP指标才应该是核心的考量指标——通过进一步的开放,让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出去,走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便产生势能的溢价,以便增加更多的收益——中国人在外,依然是中国人,中国企业在外,依然是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出去,获得的更多收入,大部分依然会回流到国内。

民富带动国家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能窝在家里救差生,而应激励差生走出去、激励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去投资,哪怕是去投机,这才是正道!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