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酒泉市新苑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使“三個離不開”、“四個自信”和“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植根於廣大師生心中,爲全面落實“富民興隴走前列”凝聚起了強大的力量。

激發廣大師生強大的正能量

新的一天開始了,酒泉市新苑學校七年級(二)班班主任、政史課老師梁冬梅心情愉悅地來到教室給學生們上課。每當此時,看着學生們明澈似水的眼神,她的心就被陶醉了,也被感動了。

把民族團結進步根植於廣大師生的心中——酒泉市新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不斷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族師生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就能激發出大家攜手並進的強大正能量。”梁冬梅說。

每次課堂上,梁冬梅都要給孩子們講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她說:“學校作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陣地,我們就是要牢牢扛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大旗,讓民族團結進步根植於廣大師生的心中。”

據瞭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按照肅州區委、區政府及區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新苑學校把民族團結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不斷轉變工作作風,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其中,以舉辦“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祖國大家庭好、改革開放好、民族團結好、人民解放軍好”等教育活動,把集中開展活動與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結合起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貫穿於教育全過程

“通過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我懂得了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56朵花朵朵開放在陽光下。各民族要像一家人團結起來,就能夠在全社會營造幸福安康的和諧氛圍。”七年級學生張雨萱說。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酒泉市新苑學校結合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酒泉經濟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寓教於樂,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不斷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把民族團結進步根植於廣大師生的心中——酒泉市新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的活動,旨在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爲各族人民謀利益的黨,深刻認識祖國大家庭是各族人民最幸福的家園,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深刻認識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共同發展進步的生命線。” 酒泉市新苑學校校長梁興斌說。

成長快樂人人爭當團結模範

美術課上,孩子們用五彩紛呈的筆墨,畫出了各族孩子手牽手的美好畫面;演節目時,廣大師生穿起了各民族服飾,在載歌載舞中詮釋民族大家庭和睦向上;在傳承經典誦讀時,學校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與民族團結相融合,讓孩子們在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努力拼搏……

把民族團結進步根植於廣大師生的心中——酒泉市新苑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酒泉市新苑學校圍繞“加強各民族大團結,服務轉型跨越發展”主題,通過黑板報、文藝演出、校園廣播等傳統形式宣傳的基礎上,注重創新載體和形式,先後以班級爲單位召開了“中華大家庭”主題班會;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民族團結;在學校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積極滲透民族知識,歷史課上專門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專題教育……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員工對加強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做到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進一步築牢了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了人人爭當團結模範的良好圍。

(記者周愛玲 通訊員妥生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