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有理想的教师。

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也不可能走多远。

什么是理想?如果可以用个比喻,我想:理想,是与未来自己的一次约会。作为教师,我们的理想跟教育有关。

教育需要理想,但教师需要生活!

每一个刚工作的老师,都希望过自己能在课堂上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挥洒智慧的雨露,浇灌学生的心灵;都希望在学生漫长的人生驿站中,我们是重要的一站,把知识与美德装进他们的人生旅途的行囊。

回想过去,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课后与学生友好相处,做知心朋友。我们希望在学生刚打开心智的窗户时,就有和煦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扉。

我们希望能像孔子那样,成为一个因材施教,拥有天空般眼界的教师。

我们希望能像韩愈那样,成为一个传道受业解惑,拥有海洋般知识的教师。

我们希望能像苏格拉底那样,成为一个循循善诱,拥有磐石般耐心的教师。

我们希望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成为一个热爱孩子,拥有雨露般爱心的教师。

这,是每一个想当老师的人,都曾经有过的理想。那时的理想,是多么的纯粹,多么的无私,多么的理想主义!

但,理想的花朵,需要扎根在现实的土地上。现实是什么?

教育需要理想,但教师需要生活!

1、工资低。截至2016年,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7.75万元。注意,这是平均工资,绝大部分的老师工资是低于这个标准的。

2、被轻视。现在人们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差,集中反映在教师补课、不讲重点等情况。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项对职业意向调查的结果表明,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已经位居末尾。

3、压力大。2016年,有机构对42万名老师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实际工作中感到有压力,38%表示压力巨大,只有14%的教师表示没有太大压力。总得来所,八成以上教师认为工作压力不小。

教育需要理想,但教师需要生活!

现实是这么残酷。在一次次的残催中,我们失去了理想。每天固定的完成固定的事,每天按固定的节奏生活,每天按固定的轨道行进,每天重复昨天固定的事,在忙忙碌碌中,我们已经忘记了理想。往前看去,茫然的未来更让我们失去继续行走的信心。

理想,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安于现状时的一种隐隐作痛,是五彩生命的一次褪色,是人生宴席里的一块鸡肋,是垂垂老已时的一声叹息。

可是,这难道都是我们自己的错吗?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忍不住想要呐喊一句:

教育需要理想,但教师需要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