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當年贏在信息不對稱 那互聯網之後呢?

近日,全球日化快消品巨頭寶潔發佈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9個月時間內,寶潔淨利潤同比下滑40%。營業收入也自2012年達到800億美元之後,增長陷入停滯,2017年營收爲651億美元。爲了挽救頹勢,一路瘋狂做加法的寶潔,現在不得不開始做減法,大量賣賣賣,將品牌數量直接從200個,賣到只剩65個左右。寶潔走下坡路的原因當然有很多,足以寫進營銷領域的經典案例當中,但筆者認爲,有一條簡單的定律其實很適合寶潔,當年贏在信息不對稱,如今在互聯網“施壓”下全部要還回去了。

如果你不知道寶潔作爲母公司的名字,那麼飄柔、潘婷、沙宣、海飛絲等洗髮水,舒膚佳香皂,佳潔士牙膏,汰漬、碧浪等洗衣粉,這些品牌很熟悉吧,它們不是國產貨,而是來自總部位於美國的寶潔公司旗下。在經歷前些年的一統天下、快速增長後,這個擁有海量名牌的快消巨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走下坡路,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成立於1837年的寶潔,據說初次進入中國是1988年。初來乍到,寶潔就給了中國消費者一個下馬威,竟將一瓶300ml的洗髮水定價爲19元,震驚世人。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人還非常貧窮,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不到100元,當時19元的定價,簡直貴到令人髮指。也許,寶潔就是以此撬動了中國市場。

即使在今天看來,寶潔1988年時把在中國銷售的一瓶300毫升洗髮水賣到19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定到了相當暴利的程度。如今,超市裏一瓶同等規格的飄柔或潘婷洗髮水也就賣到這個價格吧?你想想這30年,物價指數翻了多少番。所以,當年寶潔的銷售策略就是利用中國市場的貧瘠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賺取高額利潤。

然而,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有了互聯網,一切都不同了。

寶潔過於龐大的市場佔有率,使得其產品隨處可見,這兩個字由從前的新鮮時尚,變成了平庸、普通的代名詞。加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如今消費者通過網絡就能方便地買到全球那麼多新鮮、時髦、小衆的洗護產品,所以,拋棄眼前的大衆品牌成爲必然。

寶潔之所以衰敗,不是因爲它低端,也不是因爲它高端。不是因爲它的品牌少,也不是因爲它的品牌多。不是因爲它的產品太古老,也不是因爲它的產品太新奇。

事實上,在未來,高端的產品也好,土得掉渣的山寨產品也好,古老的小衆產品也好,一天一迭代的奇葩產品也好,都會有自己的市場。

這一切,都是因爲互聯網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現在他們有了無限多的選擇。也可以說,寶潔的頹勢,不可挽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