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來得格外早,不過5月,已有酷熱的感覺。西安街道上有着和這個城一樣悠久歷史的老樹,仍然在悲情地慢慢消失,每次走過曾經熟悉的街道,都會有種恍惚的“陌生感”,“老西安”慢慢變成了“新西安”。

而一到夏天,讓人心生念想最惦記的一定是涼皮。西安人對涼皮可以說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如果給喜歡的名喫排名,涼皮一定是美食榜第一名。西安涼皮有四大流派,秦鎮米麪涼皮、岐山擀麪皮、漢中熱麪皮和回民麻醬釀皮。即使天天不重樣地喫,也不會覺得膩煩,反而有過足嘴癮的暢快感。

​作爲土生土長的西安人,我童年喫到的第一碗涼皮並不是這四大名派的涼皮,而是媽媽用兩個涼皮鑼鑼蒸的麪皮。

我記得那時廠裏家屬區都是三層高的蘇式小樓,兩家一個單元。我們家是西曬,又是樓頂,一到下午整個屋子都曬透了,有種熱得喘不上氣的感覺。對喫晚餐我們總是打不起精神,也提不起胃口。有一天我媽買了兩個涼皮鑼鑼回來,說要給我們蒸涼皮。我從來沒喫過涼皮,很是好奇,就在旁邊看。只見我媽麻利把面舀到盆裏,加一點鹽,再一點一點往裏加水,麪糊用勺子攪拌到無顆粒,可以慢慢流動,靜置半個小時。黃瓜切掉兩頭,中間切絲,兩頭的黃瓜在這時可以派上大用場,蘸了菜油,在鑼鑼裏均勻地刷層薄薄的油,舀一勺麪糊平攤在裏。提前燒一鍋開水,把攤好麪糊的涼皮鑼鑼放入熱水鍋,大火蒸幾分鐘,看見涼皮表面冒大泡就是蒸熟了,爲防燙手,一般用筷子穿進涼皮鑼鑼兩邊的拉環,把鑼鑼從鍋裏取出,放到提前備好的裝有涼水的大盆裏,另一個鑼鑼入鍋,兩個交替使用。待涼皮冷卻,就可以放在案板上切成自己喜歡的寬度,加入切好的黃瓜絲、麪筋、蒜水,醋、醬油,鹽,芝麻醬,再來點紅紅的辣椒油調味,一碗美味的涼皮就做好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