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是:

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⑵如果服用的是一线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无需更换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先说不会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比如某种细菌对抗生素耐药了,抗生素就杀不死这种细菌了;某种癌细胞对化疗药耐药了,化疗药就杀不死这种癌细胞了。注意,是细菌、癌细胞产生了耐药性。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因此,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是不会产生耐药性的。

可是,为什么有些降压药吃着吃着就得增加剂量了呢?

那可能机体是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了。

耐受性,是指我们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这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后天的就是,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而增加剂量后可以达到原来的效应。这种现象,在作用于酶和受体的药物中要明显些。比如降压药中的“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沙坦”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洛尔”类(β受体阻滞剂)等。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为什么会这样?机理有点复杂。简单说吧,就像“有压迫就有反抗”。药物阻断、抑制酶活性或者受体等达到治疗目的,机体会进行反馈调节。你抑制酶的功能了,酶的数量就可能增加;你抑制β受体了,β受体的数量就会增多(受体上调),不同亚型的比例也会改变(比如β1、β2受体);更有甚者,还可以出现“逃逸”现象(比如增加水钠潴留的醛固酮),你在这条代谢途径上阻止了“我”,“我”就通过其他途径,躲过药物的作用点。

药物的耐受性增加并不都是坏事。一方面,可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利用药物的耐受性去增加药物剂量,更好地治疗疾病的。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比如“普利”类和“沙坦”类药,都具有抑制心脏和血管重塑(重构)的作用,对防止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动脉硬化、减少蛋白尿等都有好处,可以保护心肾功能,但一般需要较大的剂量。用药初始,因担心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太强血压降得过低,所以一般都是小剂量起始,病人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达到目标剂量或治疗所需要的剂量。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洛尔”类的β受体阻滞剂也是一样,除了降压,还可以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还有前面说过的β受体上调,这对保护心肌、抗心绞痛、改善心衰都有好处。但初始用药病人不一定适应,会因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也是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病人对药物的耐受,增加剂量。

所以,有些药逐渐增加剂量是治疗的策略。

再有,尽管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但疾病本身还会进展,人体也会老化的,这个进程不能完全被阻断。所以,治疗中出现的疗效减弱还有疾病自身进展的因素。

【再说降压药不需要经常更换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目前国内外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都是经过长期临床循证研究证实了安全性的。像利尿剂、“洛尔”类β-受体阻滞剂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了,钙拮抗剂、“普利”类药物也已经30多年了,“沙坦”类药最晚,但也应用二十多年了。所以,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因此,如果服用上述一线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良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无需更换,更不需要经常更换。

降压药有耐药性,需要经常更换?——错!

药物从服用到体内蓄积稳定是需要时间的。经常换药不利于药物在体内稳定地发挥作用,不利于血压稳定。

有时需要更换降压药物是因为病情有了变化,如发现了糖尿病,或出现了靶器官损害(心肌肥厚,蛋白尿等),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侧重点不同,需要调整用药。

如果服用的不是一线推荐的降压药如利血平、复方利血平等,有条件者可以更换。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更换,也可以继续服用,加强观察即可。毕竟对于高血压来说,降压是第一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