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是:

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

⑵如果服用的是一線降壓藥物降壓效果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無需更換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先說不會產生耐藥性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是指病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比如某種細菌對抗生素耐藥了,抗生素就殺不死這種細菌了;某種癌細胞對化療藥耐藥了,化療藥就殺不死這種癌細胞了。注意,是細菌、癌細胞產生了耐藥性。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因此,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是不會產生耐藥性的。

可是,爲什麼有些降壓藥喫着喫着就得增加劑量了呢?

那可能機體是對藥物的耐受性增加了。

耐受性,是指我們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這也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後天的就是,連續多次用藥後,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而增加劑量後可以達到原來的效應。這種現象,在作用於酶和受體的藥物中要明顯些。比如降壓藥中的“普利”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沙坦”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洛爾”類(β受體阻滯劑)等。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爲什麼會這樣?機理有點複雜。簡單說吧,就像“有壓迫就有反抗”。藥物阻斷、抑制酶活性或者受體等達到治療目的,機體會進行反饋調節。你抑制酶的功能了,酶的數量就可能增加;你抑制β受體了,β受體的數量就會增多(受體上調),不同亞型的比例也會改變(比如β1、β2受體);更有甚者,還可以出現“逃逸”現象(比如增加水鈉瀦留的醛固酮),你在這條代謝途徑上阻止了“我”,“我”就通過其他途徑,躲過藥物的作用點。

藥物的耐受性增加並不都是壞事。一方面,可以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另一方面醫生可以利用藥物的耐受性去增加藥物劑量,更好地治療疾病的。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比如“普利”類和“沙坦”類藥,都具有抑制心臟和血管重塑(重構)的作用,對防止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動脈硬化、減少蛋白尿等都有好處,可以保護心腎功能,但一般需要較大的劑量。用藥初始,因擔心個體對藥物的反應性太強血壓降得過低,所以一般都是小劑量起始,病人耐受後逐漸增加劑量,直到達到目標劑量或治療所需要的劑量。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洛爾”類的β受體阻滯劑也是一樣,除了降壓,還可以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還有前面說過的β受體上調,這對保護心肌、抗心絞痛、改善心衰都有好處。但初始用藥病人不一定適應,會因爲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而出現不良反應。所以,臨牀也是小劑量起始,逐漸增加病人對藥物的耐受,增加劑量。

所以,有些藥逐漸增加劑量是治療的策略。

再有,儘管我們進行了有效的治療,但疾病本身還會進展,人體也會老化的,這個進程不能完全被阻斷。所以,治療中出現的療效減弱還有疾病自身進展的因素。

【再說降壓藥不需要經常更換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目前國內外高血壓指南推薦的一線降壓藥物,都是經過長期臨牀循證研究證實了安全性的。像利尿劑、“洛爾”類β-受體阻滯劑已經用了半個多世紀了,鈣拮抗劑、“普利”類藥物也已經30多年了,“沙坦”類藥最晚,但也應用二十多年了。所以,長期用藥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因此,如果服用上述一線降壓藥物,降壓效果良好,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無需更換,更不需要經常更換。

降壓藥有耐藥性,需要經常更換?——錯!

藥物從服用到體內蓄積穩定是需要時間的。經常換藥不利於藥物在體內穩定地發揮作用,不利於血壓穩定。

有時需要更換降壓藥物是因爲病情有了變化,如發現了糖尿病,或出現了靶器官損害(心肌肥厚,蛋白尿等),由於不同藥物的作用側重點不同,需要調整用藥。

如果服用的不是一線推薦的降壓藥如利血平、複方利血平等,有條件者可以更換。如果因爲某些原因不能更換,也可以繼續服用,加強觀察即可。畢竟對於高血壓來說,降壓是第一位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