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過山車’又要發車了,小寒節氣或再迎寒冷暴擊。”1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佈消息,預計1月6日小寒節氣前後,將有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有明顯降溫,平均氣溫普遍下降4-8℃,部分地區下降10-12℃。

上一波寒潮來臨時,有媒體報道,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心血管內科兩個月內收治了50多位40歲以下的心梗及冠心病患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田軼倫在門診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寒潮來臨後,他門診患者中近1/4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

老百姓口中的“數九寒天”剛剛開始,針對後續有可能出現的寒潮降溫,受訪專家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年輕人需要警惕,謹防因低溫誘發的冠心病、心梗、腦梗等疾病。

突發寒潮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來田軼倫門診就診的年輕患者中,典型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以胸痛症狀爲主。此外,還有更多年輕患者的症狀是“心臟附近難以描述的不適感,可能是悶、痛,也可能是壓迫感,比較模糊。”田軼倫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於揚也發現,近1個月,來問診的年輕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多。“他們大多在30-40歲,很多人夏天血壓都沒什麼事,近1個月突然血壓就高了,頭暈、頭疼,感覺後頸部發僵發硬”。

於揚告訴記者,天氣寒冷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寒潮下血壓更容易波動,這都會給心臟增加負荷。同時,有基礎病的人羣因爲動脈粥樣硬化,會出現急性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有的還會出現血管痙攣,這些都容易誘發心梗和腦梗。所以,冬天出現的心腦血管事件比夏天要多,例如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律失常、血壓波動等。

寒潮來臨,一些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會有心臟附近的異樣感,針對這個現象,田軼倫解釋說:“當身體感覺很冷時,體內的交感神經處於應激狀態,會刺激心跳加快,提高身體代謝水平,進而產生能量去抵抗寒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卒中中心主任醫師吉訓明表示,低溫狀態下也可以引起腦血管疾病,包括血壓增高引起血管破裂、腦出血,以及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管閉塞,表現爲突然面癱、言語不清、一側肢體無力、頭痛、頭暈、步態不穩等症狀。

不良生活方式、壓力等導致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近年來,心血管病年輕化常成爲網絡熱點,這個趨勢也得到了權威機構的驗證。2023年11月15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說:“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年輕化的趨勢確實存在,拋開一些猝死的個案不談,我們在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發病患者的調查中,發現他們首次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

田軼倫曾接診過一名25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這名患者有家族遺傳的脂蛋白代謝異常,他在投資銀行工作,有一段時間經常熬夜,但是自己沒有明顯的疲勞感。有一天,患者胸口有斷斷續續的不舒適感,在當地社區醫院拍了一張心電圖,並未發現異常。去完社區醫院1個多小時後,患者忽然胸部劇烈疼痛,迅速到安貞醫院就診,此時再拍心電圖,已經有了明顯變化。

田軼倫緊急爲這名患者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其爲急性心肌梗死。好在患者就醫及時,通過放置支架,再配合規律服藥,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田軼倫表示,年輕人長期不規律生活、大量攝入垃圾食品,會造成血管的損傷。此外,如果再處於高壓情景下,交感神經處於應激狀態,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緊張度增加,血壓上升,心臟在往外泵血時的阻力增加,此時冠狀動脈再缺血的話,就會導致心臟有疼痛等不舒適感。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心臟一過性的疼痛或者不舒服,田軼倫認爲,可能並不是因爲血管裏脂質增多或者有斑塊等器質性病變,而是情緒、壓力等引起的。

年輕人的猝死風險更高

相對於老年人來說,寒潮給年輕人造成的健康風險需要引起更高的警惕,這和年輕人的健康意識有關係。“比如夏天比較熱,年輕人的血壓可能處於邊界值,症狀不明顯。老年患者通常瞭解自己的病症和血壓情況,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加藥,什麼時候減藥。而年輕人在沒有症狀時,不會想到去醫院看病,也不瞭解自己的基礎血壓。冬天寒潮來臨,血壓一下就上去了,出現頭疼症狀,但他們還不會往高血壓方面想,很多人忍着甚至不以爲意。加上年輕人不像老年患者有心臟血管側支循環,往往更容易出現心臟大面積梗死,因此年輕人發生猝死的風險就比老年人大。”於揚說。

於揚提示,年輕人容易缺乏自我監測和自我保護意識,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來不及做出防禦。比如,許多年輕人到了冬天就愛喫燒烤、涮羊肉,再喝個啤酒,暴飲暴食加上大量飲酒、吸菸,很容易加重病程或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於揚還發現,年輕患者出現頭暈、頭疼、脖子發硬等問題後,有的人甚至沒量過血壓,剛開始以爲是頸椎病,後來在單位體檢發現血壓高得明顯,原來收縮壓在140mmHg,出現上述症狀時升到160mmHg了,於是來醫院就診。

田軼倫提醒年輕人,如果長期生活不規律,會降低神經系統的自然調節功能,讓人誤以爲身體適應了這種不規律的生活,其實已經有了潛在危險。

不建議心血管病患者早晨運動

田軼倫說,寒潮來襲屬於特殊的環境變化,主要是因爲溫度銜接時溫差大引起相關問題。如果要去戶外進行運動的話,他建議先在室內做好熱身,提高身體代謝,讓身體儲備一些熱量後再出門運動。

對於想要運動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輕患者,於揚建議,已經出現過高血壓的年輕人羣,在換季時一定要密切關注血壓變化趨勢,不舒服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相應藥物。其次,不要“瞎喫”,“許多男性患者喝酒很厲害,認爲‘酒精能治高血壓’。”於揚表示,這類情況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爲血壓高了應當鍛鍊。於揚強調,寒潮下,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提倡早鍛鍊。“運動有助於降血壓,這是沒錯的,但它有一個前提,要在血壓平穩的情況下。而早上氣溫較低,戶外運動容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於揚提醒,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在寒冷的空間持續活動刺激血壓。對於血壓波動厲害的人羣,一定要及時調整藥物。如果出現了突發、持續的頭暈頭痛,一定要及時到急診科就診。對於有心臟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而言,近期如果出現了噁心、頭疼、說話不利落、肢體不協調等情況,這提示心腦血管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注:側支循環,是指大血管閉塞或者大血管出現嚴重狹窄時,周邊出現或者生成小的毛細血管,供給大血管所支配的區域,以保證讓大血管所供給的區域功能正常,比如心臟側支循環或者腦血管的側支循環。但是,側支循環的建立時間需要數月或數年時間,急性的大血管閉塞或者短時間內出現的狹窄,側支循環難以形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見習記者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1月06日 03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