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E網情深(ID:enet_deepfeeling)授權轉載

作者:E網情深

扣林山位於雲南麻栗坡縣猛硐鄉的中越邊境上,地理位置處於羅家坪大山和老山之間,是越南控制的一系列騎線點上的一處,其主峯海拔1705.2米,矗立着中國和越南交界的11號界碑。

越軍陣地由主峯1705.2高地、則峯1682.3高地、14號、15號、16號、18號、19號、20號、30號、無名高地等10多個大小山峯組成,僅主峯1705.2高地和西面的7個小高地上,越軍就構築了各種工事500多個、防炮洞600多個,準備長期據守,守備越軍的番號是313師14團9營。

根據攻打羅家坪大山的經驗,軍委認爲邊防部隊步炮協同較差,不擅長圍殲作戰,又擔負着長距離的邊境守備工作,所以指定由野戰部隊42師126團主攻。組織了8000人左右的作戰部隊,包括14個步兵連和強大的炮兵。

1981年4月27日我主攻扣林山部隊誓師,4月30日,從雲南省蒙自祕密向猛硐地區集結,雲南省獨立師爲了配合此次軍事行動,出動了六個巡邏分隊,兩個伏擊組,五個二線機動連,三個一線連,以進行拉練,戰術演習等形式的活動以掩護主力部隊展開(這是因爲邊境上民情複雜,有很多跨境世居的民族,通婚現象也非常普遍,所以必須採用佯動)。5月5日42師第一梯隊祕密到達猛硐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開設師前線指揮所,並封鎖邊境。

界碑中國面

界碑越南面

5月7日上午6:30,42師混合炮兵羣突然以猛烈炮火覆蓋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軍陣地,15分鐘後炮火向前延伸射擊,各步兵分隊迅速發起衝擊。126團第1營,加3營8連二個排,對扣林山主峯1705.2高地發起攻擊;126團第2營攻擊1682.3高地,3營主力爲預備隊。

126團2連、1連,分別從主峯的東西兩側進行進攻,其中2連發展較爲順利,僅用36分鐘,就佔領了主峯表面陣地,可惜副連長王光俊先被越軍手榴彈炸傷胸部面部,後在斃敵2名後不幸再次中彈負重傷,最後光榮犧牲。

1連進攻16號高地受阻,2連在奪取主峯後接着又奪取了16號高地,3連則向1705.2高地主峯側後進行穿插分割,沿途闖過敵人的多道火力封鎖線,進至敵側後1442高地,這裏是敵人後方的重要支撐點,控制在這裏可以防止敵人逃跑。

防守越軍立即以交叉火力阻擊3連,並出動小股兵力向3連進行反擊,我軍指戰員不怕傷亡,前赴後繼,終於攻佔了1442高地,又攻佔了69號高地,並先後打退了主峯方向越軍的5次突圍。

另一路實施穿插的8連邊衝邊吸引越軍的火力,掩護1連、3連向各自指定目標推進,支援兄弟連隊攻佔了16號高地,自己先後攻下了30號、28號高地及附近幾個高地,摧毀了越軍在這一帶的防線,完成了預定的穿插分割守敵任務。

2連攻佔主峯表面陣地後,展開搜剿殘敵。搜索中我軍發現敵人的一個大型隱蔽部,先後使用爆破筒進行了6次爆破,終於將這個其炸塌。戰士們後來進入掩蔽部內打掃戰場時,發現了9名越軍的屍體,其中包括守軍越313師14團9連連長阮孟光中尉和副連長黎庭壽少尉。

與此同時,126團2營僅用40分鐘奪取了主峯東北側的1682.3高地,殲敵313師14團9營11連大部。部隊隨後轉入清剿,至當日下午15時,戰鬥勝利結束,共斃敵170人,繳獲各種火炮6門、各種槍支52支(挺)。

攻擊部隊犧牲42人,負傷119人。因爲距離較遠,地形不利,山上我軍的後勤供應也非常產生困難,當天沒有攻擊1574.7高地。隨後十幾天連降暴雨,我軍工事被摧毀,山上的戰士喫飯也很困難,產生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攻擊暫停。

照片的背景是扣林山主峯(來源新聞幹事李文義,前排左1)

5月22日,代理團長朱啓(原團長姚雙龍重病)又指揮126團3營,在師混合炮兵羣火力支援下,向1574.7高地及南側諸無名高地發起進攻。

126團7連副連長李桂林帶領1排按時從南路插到1574.7高地側後的78號高地,搶佔要點,斷敵退路。7連主力和9連從正面分多路向1574.7高地之敵發起進攻,不怕犧牲連續衝擊,相繼攻佔了80、81、82、83號高地。

8連3排從北路迅猛突進,一舉攻上了1574.7高地主峯(該陣地過於孤立,事先已經被越軍放棄),然後從上向下打。殘餘越軍沿小路向南潰逃,正好被7連1排和團偵察排2個班截住,遭到痛擊,7連1排以犧牲1人的代價斃敵42人。

從8時05分戰至12時20分,全部攻佔了各高地,全殲越軍313師14團9營10連,擊斃敵連長以下91人,繳獲各種武器40件、電臺1部,攻擊部隊犧牲18人,負傷73人。戰後,126團3營被昆明軍區榮記集體一等功。

扣林山上觀察敵情(應該是後期守備部隊,非126團)

5月22日至24日,越軍向中國軍隊在扣林山各陣地和縱深地區炮擊2個多小時,先後發射大口徑炮彈2000多發。

23日下午16時許,在炮火掩護下,越軍出動2個連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號高地發起衝擊、組織11次班、排級規模進攻,我126團7連在進行了英勇抗擊和反衝擊,斃越軍25名,傷2名。7連傷亡各1人。

九勇士中倖存的五人

6月11日,越軍824特工團在14團7營的配合下以約2個連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向126團1營3連7班守衛的30號高地反撲,當天1點10分越軍偷襲觸發了地雷,戰鬥打響。

在兩次偷襲失敗後,4點50分越軍在10分鐘的時間內發射了200餘發炮彈,然後發起了排級進攻,7班9名戰士在班長韋力仕的指揮下,在炮火的支援下,迅速擊退了敵人。

敵人又連續發動排級到加強連級的進攻,班長韋力仕和副班長韋國呂先後犧牲,剩下的6人中有5人已經負傷,戰士何運勝、祝雲華自動接替了班長、副班長職務,何運勝與衝上陣地的3名越軍展開對射,將其全部擊斃,在打光了最後一個彈匣後,倒下犧牲。

現在是4人陣亡,剩下的5人全部負傷,前去增援的8班也遭到重大殺傷,在危急關頭,副連長張仁明帶着8個人衝上了30號高地,將侵入的越軍全部打了下去。

當天在僅有一百多平米的陣地上,7班頂住了越軍四五次輪番攻擊和200多發炮彈的襲擊,在炮火和戰友們的支援下,浴血奮戰6個小時(打到10點50分),打退越軍4次反撲,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第一篇關於九勇士的報道-作者李文義

後來42師宣傳科新聞幹事李文義寫了篇名爲《鋼筋鐵骨九勇士》報道,被以內參形式傳送的領導層,不久,胡耀邦總書記看到了關於“九勇士”的內參報道,他寫下一段批示:“用九勇士血戰衛國精神,鼓舞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大幹四化的決心。

於是,全國各地報紙紛紛刊登來自扣林山前線“九勇士”的消息,蘇州畫家沈彬如揮筆畫出大幅九駿馬圖,贈給勇士所在部隊。《人民日報》1981年7月13日4版刊登這個消息《邊防九勇士戰績振奮人心,江南老畫家揮毫寄深情》。這幅畫的印刷品常年也掛在筆者家的牆上。

九駿圖

125團基本沒有正面參戰,主要擔負了後勤輸送任務。

主峯上的紀念碑和九駿圖浮雕都拆了

扣林山戰鬥從5月6日到7月10日經過了66個血雨腥風的日夜,其間越軍共組織了192次不同規模的反撲,發射炮彈1.8萬發,我英勇的126團官兵浴血奮戰,重創越軍313師14團和特工824團一部,共計斃傷越軍802人,扣林陣地魏然不動。

我42師傷亡473名,其中104名戰友爲國捐軀。7月10日126團與邊防15團交接扣林山防務,13日126團、師炮兵團全部撤離猛硐地區歸建。扣林山之戰結束。

扣林山戰鬥英雄營

126團1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扣林山戰鬥英雄營”稱號,全營4個連都立集體功,3連第7班被昆明軍區授予“九勇士英雄班”稱號。犧牲的韋力仕、韋國呂、何運勝、李明剛,均記一等功,其餘5名戰士何如坤、祝雲華、李繼華、李忠才、宗兆存,均負傷,經過治療都重返前線,都記二等功。

本文重要參考:《永遠的豐碑》編著李建國,華南國際出版社出版,以及介紹李文義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 全文完 -

覺得文章不錯

建議大家把今日解局置頂

這樣就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我們的推送!

要是轉發到朋友圈就更好了!

今日解局

今日解局的粉絲們

我們建羣啦!

加小編微信,拉你進羣

(加的時候記得備註)

鄉下,已經不是

衣錦還鄉的去處了(發人深省)

我爲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慎入!)

如果你想觀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

關注今日解局

就可以看到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