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投放“糖衣炮彈”,耶路撒冷“聖城”變“圍城”

美國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首都後,適逢在以色列建國70週年紀念日,“高調”將美國駐以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而隔天就是巴勒斯坦紀念超過70萬巴人1948年被逐出家園的災難日。數萬名巴勒斯坦人14日湧入加薩走廊等以巴邊界地區示威抗議,除了焚燒輪胎,投擲石塊外,也試圖越過邊界,與以國武裝部隊爆發衝突,以表達對於美以兩國聯手將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這個頗有侵門踏戶的行動的不滿。 巴勒斯坦當局指控,以軍開槍射擊民衆,已造成至少52人喪生、2400人受傷的悲劇,成爲2014年加薩戰爭以來死傷最慘重的一天。歷史上沒有一個城市像中東古城耶路撒冷擁有這麼複雜糾結的宗教交流情仇,也沒有一個城市擁有地理上數度對立的種族衝突與東西戰爭。

糖衣炮彈

特朗普投放“糖衣炮彈”,耶路撒冷“聖城”變“圍城”

特朗普去年在耶誕節前夕宣佈: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城爲以色列首都。這對於以色列與猶太人來說是世紀性大禮物;但對於拉伯人與伊斯蘭教徒而言,可說是個五雷轟頂的世紀大炸彈。難怪決定宣佈後,不僅各國驚異遲疑,紛紛指責川普捅了馬蜂窩,掀開了種族衝突的蓋子,各個主要的伊斯蘭國家也紛紛譴責,甚至威脅要進行抗議示威乃至於流血衝突。 這幾天在中東發生的動亂,或許只是拉開了這場不定時爆炸悲劇的序幕。 2011年接棒賓拉登成爲蓋達組織首腦的札瓦希裏即揚言,美國辜負巴勒斯坦,惟有透過聖戰抵抗纔能有效果,這讓因爲敘利亞內戰問題已經紛擾不停的中東局勢,更爲劍拔弩張。再者,早先美國片面退出「伊朗核武協議」,不僅造成以伊兩國已經開火,美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的互動陷入尷尬的情境,更使得整個中東武器競賽的陰影再起。這樣只爲了落實自己競選時的承諾,滿足猶太支持者的期待來爲自己累積連任的本錢外,卻搞得中東一團亂,甚至換得美國本土可能再次淪爲恐攻之邦的危機,歷史將爲川普的獨斷決策記下一筆的。

文明古城

特朗普投放“糖衣炮彈”,耶路撒冷“聖城”變“圍城”

耶路撒冷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間,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的著名古城,是古代東地中海中部的世界宗教重心,也是完整保留人類宗教信仰文明演進歷史的一個城市。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西元前4000年。公元前1000年前的大衛王正式將此城定名耶路撒冷,所羅門王時代,耶路撒冷成爲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爲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這裏受難、埋葬、復活、昇天。基督教與猶太教一直在耶路撒冷活動直到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崛起。伊斯蘭教亦將耶路撒冷列爲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 638年,阿拉伯帝國佔領聖地耶路撒冷,中間雖然歐洲人發動多次十字軍東征企圖奪回「聖城」,伊斯蘭勢力仍長期佔領耶路撒冷直到二十世紀初鄂圖曼帝國垮臺。

衝突之地

西元1073年起直到1390年的300年間,歐洲發動了10次的十字軍東征企圖奪回聖城,然而雙方在有來有往的征戰並未撼動伊斯蘭教對於中東乃至耶路撒冷的掌控。伴隨着鄂圖曼帝國的垮臺,以及英法勢力進入中東地區,猶太移民也跟着帝國的勢力重新來到了耶路撒冷;但是這樣的不同種族混居終使得種族衝突不斷爆發,更在以色列建國後讓中東最經典的種族/宗教對立「以阿戰爭」數次爆發。

特朗普投放“糖衣炮彈”,耶路撒冷“聖城”變“圍城”

圖片來源網絡

1949年,以色列和約旦簽訂停戰協定,劃定的停火線穿過耶路撒冷的市中心,東西耶路撒冷分別屬於約旦和以色列。 1967年六日戰爭中,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立刻開始將整個城市歸入以色列控制,這也是導致後續中東持續動亂的主因。

以色列控制了全部的包括西耶路撒冷和東耶路撒冷,以及老城區。然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因爲以色列堅稱這裏是他們的首都,巴勒斯坦則稱預見這座城市是他們的政權所在地。不過,這兩個主張在國際社會上都沒有得到一致的承認,使得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由於耶城定位仍有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川普獨排衆議的偏向以色列的行動,不僅是讓始終無法平息的種族衝突更加加劇,是否會因爲上千年來的新仇舊恨而使恐攻不斷頗令人擔心。

永恆焦點

特朗普投放“糖衣炮彈”,耶路撒冷“聖城”變“圍城”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是個文明的大融爐。耶路撒冷會成爲國際政治對立的焦點,主要在於地理上位於東西文明的接觸點,這種地理上的宿命,過去二千年形塑了耶路撒冷的悲劇命運,未來的兩千年仍將繼續成爲人類種族,利益衝突的焦點,不會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