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这原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因一则新闻让国人为之震惊。在2018年5月5日晚,祥鹏航空乘务员李某从驻勤酒店搭乘网约车前往市区途中不幸遇害,有重大作案嫌疑人的网约车司机刘振华在逃。

从21岁空姐遇害案看网约顺风车模式的困局

作为平台方的滴滴,对该事件的处理态度上不可谓不好,应对速度不可谓不快,在5月10日发表声明表示,作为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同时,滴滴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当日晚间,滴滴公司再次对外公布,发表了悬赏额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的悬赏令,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寻找该名具有嫌疑的顺风车司机,同时公布了该名具有嫌疑的身份证号、电话和照片。

不论罪犯是否被绳之以法,但一位正值花季的空姐却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此事也暴露出,在专车类业务监管比较完善的时候,而带有公益性质的顺风车业务仍处于监管空白区域,平台审核条件相对十分宽松,掌握的司机信息也不充分。顺风车业务滴滴只是司机乘客的信息撮合方,并不抽取佣金,只是收取很小比例的服务信息费用。这原本是利民的好事,却因监管的缺失,成为恶性事件多发的重灾区。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约车成功改变了公众的出行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消费观念,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顺风车业务,作为出行平台的滴滴,没办法做到管控全部司机,滴滴也不能保证司机在工作过程中全部能遵纪守法。而滴滴在顺风车业务上的诱导性宣传,确实为其平台赢得了大量的订单,但是海量订单也意味着巨大的安全挑战。平台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很多时候,滴滴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很显然,滴滴在顺风车业务方面并没有重视潜在的安全风险。

从21岁空姐遇害案看网约顺风车模式的困局

这次惨痛的教训希望能让滴滴意识到,做公益事业固然好,但是更需要有保证公益事业良好运行的配套机制,顺风车的安全保障机制更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帮扶援助机制、关怀机制,也能快速解决以前疏于评价审核、乘客投诉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保障司乘双方的基本权益,确保公益的一方净土,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只有这样,顺风车业务的公益标签才不会再有罪恶、血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