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老字號書店新華書店的印象還停留在國營、圖書種類豐富、門店數量多等傳統標籤的話,那你就要落伍了。事實上,作爲智慧書店的示範點,新華書店總店“城市書房”已於2018年1月起正式對外營業。 這家智慧門店融合了人臉識別、自助結算、電子水墨價籤等多種黑科技,爲新華書店增加了智能、數字化的形象。

新華書店聯合阿里雲推出“城市書房” 已正式運營

智慧書店落地

2017年12月,出版物全產業鏈的O2O電子商務平臺——新華書店網上商城正式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也開啓了新華書店的數字化轉型。

在此背景下,新華書店總店與 阿里雲聯合打造智慧書店,在助力新華書店門店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會全面帶動新華書店網上商城落地推廣,加速推進全國新華書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作爲智慧書店的示範點,新華書店總店“城市書房”已於2018年1月起正式對外營業(北京市西城區北禮士路135號新華書店總店院內)。

新華書店聯合阿里雲推出“城市書房” 已正式運營

書房融合中式、歐式、禪式、兒童等不同風格的書房式閱讀空間,展示陳列時政、歷史、地理、法律、藝術、文學、教育等各類新書和常銷圖書5萬餘種,書房引入了人臉識別、語音交互、自助售書等智能化設備,同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共享“新華書店網上商城”40餘萬種圖書銷售。此外,書房還開闢了半開放式的閱讀分享區、咖啡餐飲區等,讓閱讀更有樂趣、更具品質,滿足讀者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

其中,人臉識別導購系統,會根據讀者的面部特徵識別會員信息,以及之前的購買行爲進行分析,智能推薦讀者可能感興趣的圖書,同時告訴讀者圖書所在的位置,幫助讀者順利的找到自己想要購買的圖書。使用次數越多,它就越聰明,從而推薦的書籍越精準,所以書店的老會員會和書店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

自助結算設備,利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實現自助購買,爲讀者提供便捷的購買服務。當讀者選定圖書後,設備可以實現一次識別多本不同圖書、快捷支付。

而電子水墨價籤,線上線下同步一體,網上商城信息更改,電子價錢同步更改,同時可加入讀者評價,推薦意見推薦語等。

如果有借閱需求,新華雲·悅讀自助售書機系統可以設定爲借閱,讀者可以自助操作,適合放在書店、圖書館、政府機關、出版社及社區等,推動全民閱讀,完善全民閱讀設施體系建設。

背靠大數據 打造智慧門店

據介紹,智慧門店是“新零售”的“端”,背後是大數據能力的沉澱。

新華書店聯合阿里雲推出“城市書房” 已正式運營

第一,線上線下聯動,承接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使上線下協同價值鏈上的“人、貨、場”信息,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升級與重構,使讀者、書店、線上線下圖書的聯繫更加緊密。

第二,爲書店經營者帶來“智慧”的管理手段。通過互聯網及計算機技術,將書店原本需要人工來管理的用智能設備來代替;爲書店經營者提供“智慧”的選品方式,書店能夠通過技術手段獲取所有到店讀者的閱讀習慣,從而簡化採購圖書的選品方式。

第三,爲書店用戶提供“智慧”的便利服務,比如消費者再次來到這裏,城市書房就知道“我”來了,並根據“我”的歷史消費記錄,爲“我”推薦可能喜歡的商品。

智慧核心價值源於豐富的數據積累和分析,隨着經營數據和用戶數據的不斷沉澱,智慧書店將逐步呈現出它獨有的優勢和特色,爲傳統新華書店的讀者體驗和經營業績帶來大幅的提升。

此次合作,新華書店利用阿里雲“中臺”的理念和技術,搭建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系統,支撐前端業務快速創新,實現數據的“存通用”,探索並推動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及其上下游圖書生態的數據打通和轉型升級。

同時引入阿里雲智慧門店解決方案,打造城市書房,佈局智慧書店,在消費側與顧客建立緊密連接,打造全新的“悅讀生活”理念,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此外,在聯合全國12000家新華書店實體門店、近千家出版機構、3000家大中型圖書館等全產業鏈資源之後,阿里雲幫助新華書店打造了一個適應時代需求的雲上文化消費電子商務平臺——新華書店網上商城。

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很多實體書店面臨的問題是:經營與數據無法互動,門店與顧客的關係鬆散。有些門店缺客流、有些門店有客流無轉化、有會員難互動。通過雙中臺,重構人貨場的信息後,則可以與顧客產生豐富的互動與內在的聯結。

新華書店聯合阿里雲推出“城市書房” 已正式運營

“雙中臺”承載的智慧門店,其背後是數據的存通用。拿場景舉例,作爲書店會員的你,未來只需要點點手機,家附近的書店就會根據你的口味準備好咖啡和圖書;你不僅可以在店裏的天貓精靈進行互動,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與圖書信息,還可以通過掃描人臉獲得獨一無二的智能推薦與服務;瀏覽圖書的時候,你還能瞭解到其他讀者的評論和推薦。離開的時候可以自助結算,也可以乾脆讓書店把書直接快遞到家裏。

而阿里巴巴爲了應對極端複雜的商業和技術場景,在技術上、組織架構上都進行了廣泛的實踐,並進一步將此種實踐提升至中臺概念:用互聯網的架構方式來構建強大的業務和數據中臺,讓一線前臺有“空軍”支持,整合企業的數據能力和產品技術能力,構建“大中臺、小前臺”,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全面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