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70年」“我也曾是一个兵!” 「铁道兵70年」“我也曾是一个兵!”

“我也曾是一个兵”,这是我从毕业工作后遇到的每位老铁兵都说过的话,也是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那是一种自豪,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自强。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铁兵,1978年入伍,兵改工后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铁道兵70年」“我也曾是一个兵!”

△图右为笔者父亲

小时候,很少能见到父亲,即使一年少有的几天在家的时间,也是用那军人严明律己的作风要求着我,不许偷懒、不许浪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要上进,办事要细心……所以对父亲总有一种陌生感、畏惧感、排斥感,甚至还有着一股不理解和淡淡的埋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品性和工作性质逐渐有了了解,心中的芥蒂虽然逐渐淡化,却始终也不能理解他的心情,他的执着。直到毕业后,我也踏上了父亲的征程,成为了铁建一员,穿戴上了他骄傲了一辈子工装、红帽,历经了漂泊、孤独、平凡、枯燥、艰苦,才逐渐理解父亲的执着和骄傲,才真正了解到“铁道兵”的含义和“铁建”精神。

刚工作时,我也曾向父亲抱怨,工地生活太苦,工作时间太长,内容太繁琐,感觉很累,吃不消。可父亲总是很严肃的说:“你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知要比我们以前好多少倍。以前的我们,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所有工序都得亲力亲为,砖头自己砌,钢筋自己卸,水泥自己扛,一座座隧道的贯通得用双手一点点的凿出来,一座座大桥的架起都是靠人力一车车推着浇筑而成。”那时候,总觉得父亲有所夸张,直到后来遇到越来越多的老铁兵用同样的语气说着同样的话,才真正明白,老铁兵们经历过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并不是夸大,他们靠着那股军人气魄咬牙坚持也并不是浮夸。

「铁道兵70年」“我也曾是一个兵!”

△笔者父亲近照

如今每次回家,看到父亲日渐沧桑的双手和日益增多的皱纹与白发,一次比一次更深的殷勤期盼与肯定的眸光,心中总是升起一股心疼,一份感动,一种自豪。

“我也曾是一个兵”,这是老铁兵们为曾经光荣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自豪;是相信自己即使放下枪,拿起砖也能为国效力的一种自信;是即使兵改工后,也依然能为祖国建筑事业增光添彩的一种自豪。

铁道兵精神不仅是一种概念、一种内涵,更是一种力量,指引我们追随。作为铁建的年青一代,我们要做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让铁道兵军人的品质、气魄、作风和风采持续飘扬在华夏大地上,甚至扬名海外。

「铁道兵70年」“我也曾是一个兵!”

本文作者:苏道明(长春地铁2号线)

监制:李焕科

本期编辑:胡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