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件事刷屏了——

川航机长在驾驶舱玻璃爆碎、仪表盘开裂、无线电中断、高空失压和零下几十度的恶劣情况下,靠目视成功备降!

有没有一种美国大片的感觉?

不过这次的“大片”产地不是好莱坞,而来自于我们的国家。

央视新闻用简短的几行字描述了这一历史上唯二在挡风玻璃脱落情况下的成功迫降,而另一次的高度要远远低于这次。

这次迫降是在零下40°,700公里每时的狂风的侵蚀下完成的。

线sir对机组人员由衷的敬佩,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的中国机长!

今天就给大家安利一部由另一个成功迫降事件改编的电影——

《萨利机长》

豆瓣上15万人打出8.3的评分

有看新闻的同学,应该会很熟悉《萨利机长》的背景。

它的故事原型,是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机A320正从纽约飞往北卡罗纳州,但飞机爬升过程中,遭到了鸟群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

失去动力的飞机,紧急迫降在曼哈顿的哈德逊河河面上。在机长萨伦伯格(昵称“萨利”)和机组人员、救援队的努力下,机上155人全数生还。

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先介绍下本片导演伊斯特海伍德。

在35年里,他执导了26部电影。几乎每部他本人都有出演,在十多部里他都自己做了音乐。他获得了八次奥斯卡提名,两次获奖。两次得到了DGA的“杰出导演奖”。他甚至还得到过一次格莱美的提名。

尽管他在好莱坞业内被尊称为最后一位“古典派”导演——

对其叙事及工作方式的褒奖,他也从不惮于突破自己,做任何如今主流导演敢做的尝试。

电影延续了导演古典派,简单极致而强有力的风格,细节之处见真章

本片主演萨利机长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细节上呈现出的微表情演技更是进入至臻入化的境界了。

电影开篇以萨利机长的梦境起始。

萨利沉睡时潜意识模拟听从塔台指挥,迫降机场失败,机毁人亡……

炫技到此结束,导演的技全都炫到了开头。

跑步,洗澡,紧缩的眉头,萨利机长还不曾从梦境中缓过神来。

沉稳的叙事,简单的开头。

萨利机长与副机长被叫到了一个类似调查室的房间里进行了问话。

本片的叙述手法是:以事后调查为主线,闪回、穿插交代故事背景。

此时的萨利机长显然已经迫降成功。

萨利机长有着几十年的飞行经验,有着上千层的飞行里程,沉着,冷静的应对调查者铺面了如来的问题。

一边是运输安全局拷问真像,一边是民众的盲目追捧。

许多时候,并不是灾难本身对人造成了伤害,而是人类自己伤害了自己。

甚至上了美国央视。面对媒介的采访,被动接受来自于各方面质疑和赞誉。

不是每个人都习惯生活于聚光灯下的,萨利就变得无可适从。

过去四十年我载过无数的乘客,而现在他们却想用208秒来定我的功过。

微微颤动的手指。

人类在焦虑时,会不自觉的做一些小动作,比如偏头、反复搓手、肩部绷紧,这些无意识的动作,是躯体为了排解不安自发做出的。

而此时的萨利机长已经开始质疑自己。

与妻子通话中对自己被调查的不确定,自己在降落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确。

妻子说:萨利,你可是个英雄!

媒体从来只想要造势出一个英雄,而人民只关心他们需要他是一个英雄。

然而英雄所面对的压力,who,care!

画面闪回到了事故发生的那一刻,飞机出现了故障,人民陷入了一片恐慌当中。

萨利机长凭借着几十年的飞行经历迅速做出了决定,飞机成功在哈德逊河面上迫降。

心里早已狂风骤雨的空姐,却依然保持稳定,耐心的安抚乘客,帮乘客进行安全带的指导与示范。

面临生死,还在想要帮助同座位女性的普通乘客。

迅速赶来的海上救助人员。

更加危险的海中搜救。

确认无误,最后离开的伟大的萨利机长。

在最后的听证会上萨利机长如是说。

当然,最后的听证会上萨利机长理所应当获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赞誉。

在当今社会我认为大家需要重新思考英雄的定义。

英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一支具有英雄精神的团队。

平凡尽责即是伟大。

温馨的一幕,劫后余生的幸福。

这可能是空难题材史上仅有的一部不靠灾难特效,老老实实拍故事就把线sir拍哭的电影。

回到川航迫降事件上来——

有一说一,在歌颂英雄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追查一下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线sir真心希望以后的这种“惊悚”事件只在电影里看到。

比起超级英雄,我更希望他们是一生都不会遇到这种事的平凡人。

最后,容线sir再喊一句,川航机组成员,谢谢你们!!!

看完点个赞吧,那样线sir就有5毛奖励了。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线sir带你走心一波~

当你不知道看什么电影的时候

就关注这个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