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件事刷屏了——

川航機長在駕駛艙玻璃爆碎、儀表盤開裂、無線電中斷、高空失壓和零下幾十度的惡劣情況下,靠目視成功備降!

有沒有一種美國大片的感覺?

不過這次的“大片”產地不是好萊塢,而來自於我們的國家。

央視新聞用簡短的幾行字描述了這一歷史上唯二在擋風玻璃脫落情況下的成功迫降,而另一次的高度要遠遠低於這次。

這次迫降是在零下40°,700公里每時的狂風的侵蝕下完成的。

線sir對機組人員由衷的敬佩,他們是人民的英雄,是我們的中國機長!

今天就給大家安利一部由另一個成功迫降事件改編的電影——

《薩利機長》

豆瓣上15萬人打出8.3的評分

有看新聞的同學,應該會很熟悉《薩利機長》的背景。

它的故事原型,是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機A320正從紐約飛往北卡羅納州,但飛機爬升過程中,遭到了鳥羣撞擊,導致兩個引擎同時熄火。

失去動力的飛機,緊急迫降在曼哈頓的哈德遜河河面上。在機長薩倫伯格(暱稱“薩利”)和機組人員、救援隊的努力下,機上155人全數生還。

被稱爲“哈德遜奇蹟”

先介紹下本片導演伊斯特海伍德。

在35年裏,他執導了26部電影。幾乎每部他本人都有出演,在十多部裏他都自己做了音樂。他獲得了八次奧斯卡提名,兩次獲獎。兩次得到了DGA的“傑出導演獎”。他甚至還得到過一次格萊美的提名。

儘管他在好萊塢業內被尊稱爲最後一位“古典派”導演——

對其敘事及工作方式的褒獎,他也從不憚於突破自己,做任何如今主流導演敢做的嘗試。

電影延續了導演古典派,簡單極致而強有力的風格,細節之處見真章

本片主演薩利機長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細節上呈現出的微表情演技更是進入至臻入化的境界了。

電影開篇以薩利機長的夢境起始。

薩利沉睡時潛意識模擬聽從塔臺指揮,迫降機場失敗,機毀人亡……

炫技到此結束,導演的技全都炫到了開頭。

跑步,洗澡,緊縮的眉頭,薩利機長還不曾從夢境中緩過神來。

沉穩的敘事,簡單的開頭。

薩利機長與副機長被叫到了一個類似調查室的房間裏進行了問話。

本片的敘述手法是:以事後調查爲主線,閃回、穿插交代故事背景。

此時的薩利機長顯然已經迫降成功。

薩利機長有着幾十年的飛行經驗,有着上千層的飛行里程,沉着,冷靜的應對調查者鋪面瞭如來的問題。

一邊是運輸安全局拷問真像,一邊是民衆的盲目追捧。

許多時候,並不是災難本身對人造成了傷害,而是人類自己傷害了自己。

甚至上了美國央視。面對媒介的採訪,被動接受來自於各方面質疑和讚譽。

不是每個人都習慣生活於聚光燈下的,薩利就變得無可適從。

過去四十年我載過無數的乘客,而現在他們卻想用208秒來定我的功過。

微微顫動的手指。

人類在焦慮時,會不自覺的做一些小動作,比如偏頭、反覆搓手、肩部繃緊,這些無意識的動作,是軀體爲了排解不安自發做出的。

而此時的薩利機長已經開始質疑自己。

與妻子通話中對自己被調查的不確定,自己在降落過程中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確。

妻子說:薩利,你可是個英雄!

媒體從來只想要造勢出一個英雄,而人民只關心他們需要他是一個英雄。

然而英雄所面對的壓力,who,care!

畫面閃回到了事故發生的那一刻,飛機出現了故障,人民陷入了一片恐慌當中。

薩利機長憑藉着幾十年的飛行經歷迅速做出了決定,飛機成功在哈德遜河面上迫降。

心裏早已狂風驟雨的空姐,卻依然保持穩定,耐心的安撫乘客,幫乘客進行安全帶的指導與示範。

面臨生死,還在想要幫助同座位女性的普通乘客。

迅速趕來的海上救助人員。

更加危險的海中搜救。

確認無誤,最後離開的偉大的薩利機長。

在最後的聽證會上薩利機長如是說。

當然,最後的聽證會上薩利機長理所應當獲得了勝利,也贏得了讚譽。

在當今社會我認爲大家需要重新思考英雄的定義。

英雄不是個人主義,而是一支具有英雄精神的團隊。

平凡盡責即是偉大。

溫馨的一幕,劫後餘生的幸福。

這可能是空難題材史上僅有的一部不靠災難特效,老老實實拍故事就把線sir拍哭的電影。

回到川航迫降事件上來——

有一說一,在歌頌英雄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追查一下導致事故發生的罪魁禍首?

線sir真心希望以後的這種“驚悚”事件只在電影裏看到。

比起超級英雄,我更希望他們是一生都不會遇到這種事的平凡人。

最後,容線sir再喊一句,川航機組成員,謝謝你們!!!

看完點個贊吧,那樣線sir就有5毛獎勵了。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線sir帶你走心一波~

當你不知道看什麼電影的時候

就關注這個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