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麗莎白女王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獨立、經濟繁榮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她的個人生活問題卻引起了衆多歷史學家的猜測,她的終身未嫁更成爲歷史之謎。1553年10月,伊麗莎白決定離開女王,但是,不久,一批貴族密謀廢默瑪麗的活動敗露,這次事件使伊麗莎白受到牽連,雖然她對這次陰謀一無所知,但她的特殊身份使她成爲一些政客和陰謀家手中的“王牌”。

  伊麗莎白的統治時期是英格蘭趨向強盛和國家建立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此時英國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擁有了世界上一流的海軍,一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漸漸崛起。可她爲何終身不嫁,使自己成爲“童貞女王”呢?

 

  囚徒女王

 

  1533年9月7日,伊麗莎白出生在格林威治宮。母親是安娜·博林,父親是英王亨利八世。她從小在王宮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553年7月,英王愛德華六世生命垂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和伊麗莎白成爲首選繼承人,圍繞王位繼承問題出現了各種利益集團的鬥爭。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瑪麗成爲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對瑪麗女王表示了充分的支持,然而瑪麗女王無法容忍臥榻之側將來可能成爲王位繼承人的伊麗莎白。瑪麗登上王位後,以伊麗莎白信奉新教爲由,對伊麗莎白進行了迫害。爲了緩和與女王的矛盾,伊麗莎白違心地接受了天主教。1553年10月,伊麗莎白決定離開女王,但是,不久,一批貴族密謀廢默瑪麗的活動敗露,這次事件使伊麗莎白受到牽連,雖然她對這次陰謀一無所知,但她的特殊身份使她成爲一些政客和陰謀家手中的“王牌”。瑪麗女王更感到伊麗莎白是對她王權的最大威脅,伊麗莎白的境況更加危險了。

 

  瑪麗女王立即讓伊麗莎白來倫敦,1554年3月15日,伊麗莎白被送人皇家監獄倫敦塔。伊麗莎白悲憤至極,乃至絕望。但天無絕人之路,陰謀的策劃者、參與者拒絕指控她。不久,因爲證據不夠充分,政府下令將伊麗莎白從倫敦塔釋放出來,把她流放到一個偏遠的小鎮,伊麗莎白總算逃出了這場劫難。1555年3月,在伊麗莎白10個月的流放生活後,瑪麗最終下令釋放她。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瑪麗的猜忌無法消除,伊麗莎白提心吊膽地生活在瑪麗的威脅下。而瑪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她既要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王位,又要面臨無子女的痛苦,揮之不去的情感創傷纏繞着她。

 

伊麗莎白一世爲何終身未嫁

  伊麗莎白一世爲何終身未嫁

  1558年11月17日,瑪麗女王因病去世。伊麗莎白歷經磨難後,最終登上了英格蘭的王位。

 

  伊麗莎白登上王位後,立即着手鞏固王權,加強統治,不久,通過了《至尊法令》,要求英國的宗教組織對國王宣誓效忠,不受任何外來勢力的干涉,她還拒絕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的求婚。她的舉動,維護了英國的獨立,受到了英國臣民的熱烈擁護。

 

  伊麗莎白被廣泛認爲是英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她統治時期是英格蘭趨向強盛和國家建立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力增強,英格蘭進人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稱“伊麗莎白時代”。

 

  嫁給英國

 

  伊麗莎白女王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獨立、經濟繁榮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她的個人生活問題卻引起了衆多歷史學家的猜測,她的終身未嫁更成爲歷史之謎。

 

  伊麗莎白幾經周折登上英國王位,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伊麗莎白即位後,鑑於政治聯姻的危害。於是女王用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藉口漠然面對衆多求婚者的熱情,以致她終身未嫁。

 

  女王並未爲此感到後悔、遺憾,從此成爲了英國人民的“公共情人”,有人說她嫁給了英國,女王似乎很樂意接受這個說法,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她和臣民的關係是長期調情的關係。”女王經常用一種溫情脈脈的姿態處理王國內部各種複雜的關係,或許這種以柔克剛的方式化解了王國臣民的恩恩怨怨,受到了臣民更加深切的愛戴。女王嫁給了英帝國,她也並不孤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