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云野鹤

  卫星建设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之一。在美国“高边疆”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在太空领域就存在各种竞争,太空也成为了延伸的另一战场。与美俄和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卫星研发之初条件差,起步晚,技术也不够完善。这些年我们都走在追赶,自主研发的道路上,经过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得益于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和科研军工的技术进步,成功开拓了中国卫星事业。

  从东方红一号的“不得不”,再到北斗卫星的“必须做”,中国卫星经历了几个坎坷阶段。汶川地震后,一个难题暴露在了人们面前,当时震区的通信网络和大型设施已经全部瘫痪,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而我国当时又缺乏该项技术,只有北斗卫星的微光可以点燃人们的希望。再后来,我国再一次“不得不”依靠外国的商用微信通讯系统和北斗的“客串”度过了难关。

  这一次通信困境让国人再次警醒,一定要吸取教训,打造出属于我国自己的移动卫星通讯系统,否则以后还会受制于人,差距还会越拉越大。说干就干,汶川地震后,中国就启动了该系统的立项论证,并在2010年的时候提前启动研制攻关,将卫星命名为”天通一号01星”。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8月6日终于将天通一号01星送上太空,成为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首发星。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运转调试,天通一号卫星已经应用于商业领域,并且带来一个重磅喜讯,今天正式放号!专用号段为“1740”。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卫星移动通讯时代!这一成就也让“不在服务区”成为了历史,打破了依赖外国的现状,在我国卫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天通一号的覆盖面极广,涵盖了中国全境以及周边海域,甚至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都能收到信号,也就是说未来在祖国得任何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随需通信。不过,想要体验这一功能,还需要更换一部手机才能实现。目前我国第一款国产全网通+卫星手机已经走向市场,官方标价为12880元,还附带推出了月套餐和年套餐。天通卫星手机S601集成了该系统的内置芯片,既适用于城市公网环境,也支持卫星通信模式,满满的中国心。

  从军用走向民用,也体现出我国军民融合事业的大发展。虽然目前官方还未公布天通一号的后续发射计划,但未来要实现更大规模覆盖,一定会有天通一号02星、03星发射升空,最终完成中国版海事卫星星座的组网大工程。

  除了让“不在服务区”成为历史之外,天通一号还可用于海洋运输、航空客运、和极地科考、远洋捕捞等大型任务中,也就是说在面对一些严重自然灾害和通信系统大规模受损的时候,汶川地震之殇将不再上演。虽然研发的成本较高,要三思而后行,但与取得的成就相比,是不值得一提的。该领域的竞争也尤为激烈,天通一号更加有助于我国在太空中站稳脚跟,走向全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