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之前,請先看幾個問題:

最近5年買過發票嗎?

你們公司的業績大漲,稅負不漲嗎?

你們公司買發票手續費走的是老闆賬戶嗎?

你們的發票進項和銷項名目差異大嗎?

你們公司的水電費和收入的比重差異大嗎?

如果上面幾個問題,有一項有問題,你們隨時可能被稽查!

記住,是隨時不是可能,因爲稅務在各地嚴厲打擊偷騙稅行動!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案子,比較有代表性,也有參考價值!

稅負異常!2018年這10項指標異常風險巨大!

瞄財網商學院

稅負異常引起稽查

D金屬製品公司,主要從事金屬結構、工位器具製造、機電設備安裝等業務。

稅負異常:企業銷售收入與繳納稅款不匹配。近3年來D公司銷售收入呈現井噴式增長,但稅負卻畸低。2014年,該公司銷售收入85萬元,繳納增值稅5.6萬元。2015年,銷售收入忽然激增數十倍,達到5500萬元,繳納增值稅卻只有15.6萬元,稅負率爲0.3%。自2016年6月開始,該企業已連續4個月零申報。

進銷項差異巨大:該企業進項品目多爲圓鋼、方管和鍍鋅板等材料。總額5500萬元的銷項發票,發票品目卻爲3500萬元的加工費和2000萬元化工產品

奇葩的進項:進項裏面竟然還有83噸咖啡

加工不用電?企業沒有水電費支出!

清查所有相關賬戶發現:供應商資在扣除一定比例金額後,將資金最終匯入D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某的私人賬戶,完成資金迴流。

看完案例之後,是不是發現就是很多企業的現實版啊!

其實看完案子之後,很多朋友都說這就是標準的虛開案例啊,如果按照這個尺度稽查的話,很多企業都會被查的!

爲了讓各位會計朋友做好自查和風險防備,請注意以下最主要的比對指標!

10個比對項目,一定做好自查

1、稅負異常!

每個地區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稅負平均值,如果低於下限60%的話,就可能引起稅務預警。很多會計朋友會問,是不是不低於這個下限都沒有問題啊,答案是否定的!稅收不是數學,稅負率雖然是一個數字,但是高於下限就是安全的!但是低於下限一定是有問題的!

2、發票多次增量

根據虛開企業的畫像,很多虛開的企業基本都是突擊增量然後大量虛開發票,然後走逃。這也是很多企業買發票的時候是正常的,沒想到2個月後被稅務打電話過來進行協查!

怎麼比對呢?發票增量2次以上、超限量25份以上的納稅人都需要被嚴格審查,所以知道爲什麼發票增量困難的主要原因了!

3、財務和法人信息比對

現在各地都已經辦稅實名認證了,所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財務都進行了身份證信息的收集,只要會計和老闆發現稅務違規,相關的所有企業都要被預警!

再次提醒會計,離職一定要辦理會計信息變更,一定遠離發票違規企業!後患無窮!

4、耗用的水電費與銷售收入比對

這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爲什麼呢?因爲其他的成本費用都可以虛開,水電費公司是不容易取得虛開發票的!只要你們公司的水電費發票金額很大,但是你們公司申報的收入非常低的話,肯定是偷稅的!

5、個稅申報和所得稅工資薪金比對

彙算清繳申報的工資薪金和每月申報的工資不一致,一定需要給地稅一個說法!說真的,現在的稅法真要管控起來,納稅人偷稅的路子太窄了!

6、進項和銷項絕對不能太離譜

現在全面實行商品分類編碼,以後所有企業的進銷項都通過數字編碼在系統裏面識別,你的進項和銷項如果大類不一樣,而且比例差異太大的話,稅務一定會找到你!

7、連續6個月零申報

本身零申報就是有問題的,一個企業長期沒有收入的話,這還叫企業嗎?這不是殭屍一個嗎?就比如案子所說,連續4個月0申報就被稅務抓住了!

8、稅控系統企業行業和稅務備案行業不一致

2017年就有很多納稅人被稅務稽查了,很多公司成立的時候再稅務系統備案的是一個行業,後來可能更改爲服務業了,但是隻是稅控系統改了,稅務局裏面還是原來備案的,因爲享受了加計扣除,被稅務預警了,說你們備案的是商務服務業就不可以加計扣除!

所以一定要自己自己查一下是否備案的正確!

9、法人賬戶與公司賬戶的聯查

當然了,這個指的是企業有虛開行爲的!如果企業的法人銀行賬戶收供應商虛開發票回款是稅務稽查資金流的經常手法,所以2018年再這麼操作,風險非常大!

10、預付卡金額和業務招待福利費比對

很多企業大量購入10萬元的超市購物卡,但是這一年的業務招待費和福利費非常少的話,很可能就是稅務處理上做手腳了!

買的購物卡不是給員工發就是送禮,這是大多數企業的一貫做法!買的大額購物卡福利費裏面也沒見申報個稅,其他所得也沒有申報,那卡去哪裏了啊?

直播預告

你知道企業在設立過程中都有哪些涉稅風險嗎?

你瞭解企業籌資、投資環節中的涉稅風險嗎?

你知道企業合同簽訂中都有哪些涉稅風險嗎?

採購、生產、銷售過程都有哪些涉稅風險呢?

關聯企業的協助,將會帶來哪些涉稅風險呢?

瞄財網優秀權威老師,著名財稅專家馬昌堯老師將帶您全面解讀企業各項經濟行爲的涉稅風險,讓您對企業經營業務、經營環節、涉稅風險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及時預防稅務稽查與風險應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