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遷館 特朗普上任以來最大外交失敗

一邊是允諾巴以和平的願景,另一邊是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激烈的流血衝突,這鮮明的對比凸顯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最大的外交敗績。 5月14日,美國駐以色列新的大使館在耶路撒冷開張,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女兒伊萬卡及其丈夫,美國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出席了慶祝儀式,特朗普也在錄像中希望新的大使館能夠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帶來和平的願景,現場一片歡慶的氣氛。

與此同時,在60公里外的加沙是一片血腥場面。憤怒的巴勒斯坦人上街抗議特朗普在耶路撒冷設置駐以色列大使館,並與以色列軍隊發生流血衝突。截止發稿時,已經造成了58人死亡,2,700人受傷,這也是該地區自2014年以來最大的流血事件。

該事件發生的導火索是2017年12月,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並決定在耶路撒冷建立美國新的大使館,這一度引起了阿拉伯國家以及美國的歐洲盟友反對,也爲巴以邊境的巴勒斯坦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直接釀成了這一次的流血事件。 對特朗普來說,因搬遷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至耶路撒冷造成的流血事件是他上任以來最大的敗筆,這表現出他缺乏大國領導人應該具備的責任感,使得美國失去了中東調停人的資格,並使得美國被國際社會更加孤立。

耶路撒冷遷館 特朗普上任以來最大外交失敗

特朗普執意要宣佈搬遷駐以色列大使館到耶路撒冷,以及加沙流血事件凸顯了他作爲大國領導人責任的缺失。他承諾搬遷駐以使館將會給巴以帶來和平,但隨後發生的加沙流血事件是莫大諷刺。他一邊倒的支持以色列,是由其價值立場以及美國國內猶太利益集團的遊說活動所致。

在流血事件發生後,特朗普仍舊偏袒以色列,將責任歸咎爲哈馬斯組織,並在聯合國安理會大會上阻止調查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屠殺"事件,而庫什納(Jared Kushner)僅僅表示,加沙巴勒斯坦人的抗議不是解決辦法,反而責怪巴勒斯坦人不懂得妥協。這已經明顯缺乏國際道義。

作爲一個大國領導人,控制衝突應該注意巴以兩方的需求,但特朗普明顯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凸顯了他責任感的缺失。另外,這次特朗普執意搬遷駐以大使館以及加沙的流血事件已經讓美國喪失了中東政策調解人的資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在加沙流血事件後表示,美國已經不具備在巴以爭端中調解人角色的資格,而事實確實如此。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在其任內,儘管促使巴以達成進一步的和平協議,但他卻可以約束以色列不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應對巴勒斯坦,爲此不惜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交惡。 儘管與奧巴馬一樣,特朗普多次表示,美國全心致力於協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永久和平協議,但他已經選邊站的政策已經無法說服其他國家繼續擔當爭端調停者的角色。

耶路撒冷遷館 特朗普上任以來最大外交失敗

不可忽視的是,這次特朗普執意搬遷駐以大使館以及加沙流血事件,使得美國徹底被中東與歐洲國家的間隙擴大,被國際社會更加孤立。在加沙流血衝突發生後,沙特外交部5月15日發表聲明批評以色列對抗議者的暴力行爲,並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權利。鑑於沙特與巴勒斯坦同屬阿拉伯陣營,這可能會導致沙特與以色列之前合作的努力化作烏有,這將會對美國在中東打造制衡伊朗的陣線遭受打擊。 美國在中東另一個主要的盟友土耳其表現出更加強烈的反對姿態,決定召回其駐華盛頓和特拉維夫大使進行磋商。在此之前,美國因在敘利亞支持庫爾德武裝而與土耳其交惡,此次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立場,使兩國之間的間隙更加擴大,這可能會將土耳其更加推向俄羅斯與伊朗的一邊。

2017年12月特朗普提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以及這次加沙流血衝突後,英法德領導人均強烈反對,認爲耶路撒冷應該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共同的首都。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 Yves Le Drian)甚至表態,美國將其駐以色列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與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大會的相關決議背道而馳,違反了國際法原則。 對這些歐洲國家,一直以來飽受難民潮的困擾。而特朗普此行必然會造成中東新一輪的動亂,激化歐洲國家的社會矛盾。再加上美國已經退出伊核協議,以及美國以鋼鋁關稅甚至可能的汽車關稅威脅歐洲國家在貿易上做出讓步,美國與歐洲之間的矛盾加劇。

對美國來說,這將會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產生不利影響,一旦失去了歐洲國家盟友的支持,美國將會在國際社會陷入更爲孤立的局面。 總的來說,這次特朗普搬遷駐以使館的決定,以及隨後造成的加沙流血事件,使得特朗普遭遇了上任以來最大的敗筆。這反映出他缺乏大的戰略謀劃,只會被國內猶太遊說集團以及以色列牽着鼻子走,片面地支持一方,不惜激化巴以矛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