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爲“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因爲地勢的關係颳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因“泉映月而無塵”、“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爲奇觀。被譽爲“塞外風光之一絕”。月牙泉、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爲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蹟”,

​50年前開始,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依舊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原因,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影響月牙泉水位。85年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爲0.7~0.8米,泉中幾乎乾涸見底可以走人,而月牙泉也不再成月牙形,只剩兩個小泉,像是自然的眼淚。後來敦煌市斥巨資通過“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解救月牙泉,才勉強好轉。

​其實中國治理沙漠經驗的經驗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治沙效果最好的國家,幾十年來讓沙漠變沙地,變良田,曾經基督被迫搬遷的居民得以回到故土,內蒙古的荒漠化土地更是已經連續15年減少,預計到2050年,所有可治理的土地都將被治理。那爲什麼,在沙漠綠化創下奇蹟的中國,卻不能徹底解決月牙泉的問題?只能被迫花重金引水呢?

​實際上,治理沙漠需要投入更高的經濟和時間成本,而月牙泉可能等不了那麼久,只能採取“南水北調”方法,以維持水位,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實屬無奈。除此之外,鳴沙山的移動也給月牙泉帶來了不小的威脅。據統計數據顯示,幾十年期間,鳴沙山脊向月牙泉移動了8~10米,山坡腳移動了13~60米,被稱爲“沙漠奇觀”的月牙泉面臨着沙山掩泉的威脅。

​“月牙泉是否會消失”成爲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所以也有人說,月牙泉的消失是無法挽回的自然選擇,自然造就了這個奇蹟,如今因爲人類的破壞,自然選擇讓它消失,不應該再每年耗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彌補。而更多人認爲這是寶貴的奇蹟和中國遺產,花多少錢都值得。

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