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男子在餐廳喫飯時,發現鄰桌的一名母親把茶杯當作尿壺,讓兒子當衆脫褲尿在杯中,還將茶杯放在桌上。

男子看到後感到不適,厲聲制止,隨即提醒店員茶杯裏面有排泄物。沒想到男子的行爲引發了該母親的不滿。她非但不願承認錯誤,反而兇狠地回擊道:「關你屁事」

雙方因此而發生爭執,這名母親更是拿出手機揚言要報警。

最後,還是一旁的丈夫帶着她前往別處用餐,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

大概這位母親認爲,孩子憋不住能怎麼辦嘛,杯子洗乾淨還不是一樣用麼?多大點事兒啊。

令人費解的是,餐廳有洗手間,而且孩子看着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獨自前往廁所解決,爲什麼非得在大庭廣衆之下尿在茶杯裏,影響他人用餐呢?

無獨有偶。早在2015年,江蘇常州一位家長帶孩子去餐廳喫飯,女子向前臺要了一個空碗給孩子接尿,隨後將碗藏到了桌子底下。

母親用茶杯替兒接尿:你的言行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服務員收拾時發現顏色不對,一聞才知道是尿。餐廳負責人氣得夠嗆,“我店開了七八年也從來沒碰到過這種事情。”

母親用茶杯替兒接尿:你的言行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如此素質低下的家長,被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寫道,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中國相傳的成法,謬誤很多:

一種是錮閉,以爲可以讓兒女與社會隔離,以便不受影響;一種是教給他們惡本領,以爲如此才能讓他們在社會中生活;還有一種就是傳授些周旋方法,教他們如何順應社會,而自己又不喫虧。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們在生活中所說過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步步滲透到孩子們的意識形態裏,對於塑造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02

這是發生在我所居住的小區的一起真實事件。

居民樓裏住着一戶三口之家,聽說夫妻倆都是精英階層,家庭條件相當不錯,兒子也是在名校上學。

他們的兒子,年紀輕輕就帶着一副厚底眼鏡。每次在電梯裏見到他,這孩子也從不跟人打招呼,只顧低着頭盯着手裏的手機看。

半年前,孩子跳樓了。鄰居們說,都是手機惹的禍。

據聞,還在孩子2、3歲的時候,父母就經常當着他的面玩手機遊戲、聊微信。遇上兒子在一旁哭鬧,父母會隨手把ipad丟給他。

漸漸地,夫妻倆發現,每當兒子抱着ipad打遊戲時,就變得特別安靜,也不吵鬧,讓他們感到特別省心。

過了幾年,孩子到了讀書的年紀。可因爲終日沉迷於手機遊戲,他壓根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甚至好幾次被老師發現在課堂上偷玩手機。

老師一狀告到父母那邊去,父母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

孩子心裏覺得特別委屈,憑什麼父母們就可以一天到晚盯着手機玩,卻要求自己必須戒掉手機?他多次央求父母把手機退還給他,未果。

賭氣的孩子,趁父母不注意時爬到了陽臺邊上,縱身躍下。

一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日常行爲習慣,會從最細微處影響着孩子,甚至決定着他們今後將會走上一條什麼樣的路,成爲什麼樣的人。

03

還記得在孩提時候,認識過一個叫大顧的同齡人。

大顧的父親脾氣非常差,平日裏要是在單位裏遇上了不順心的事,回家後就把氣往大顧和他母親身上撒,抓着他們又打又罵。如果大顧當着父親的面大聲哭鬧,反而會被他揍得更狠。

在這種家庭環境之下成長的大顧,性情也變得偏激、易怒,心裏稍有不快,就要大罵幾句,遷怒於人。成年以後的大顧,不時也會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與身邊的人起衝突,在家裏也經常家暴妻子。

今年過年,我回了一趟老家。聽街坊說,大顧被刑拘了。

前陣子,大顧聽聞妻子和單位裏的某個男同事走得很近。他越想越氣,直接衝到妻子的單位,不由分說地暴打了那個男同事一頓。後來才知道,其實是自己鬧了誤會。

原來,單位最近接了一個新項目,妻子和男同事被分到一組。因爲經常需要討論到工作上的事情,那段時間妻子和男同事確實接觸得比較頻繁,可他們並沒有超出同事關係的範圍。

大顧打人的事情鬧得人盡皆知,妻子再也沒有臉面在單位裏繼續待下去,只好辭職回家,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新的工作。

大顧更是因爲犯了尋釁滋事,被處以刑事拘留15天,這個年都是在拘留所裏度過的。

童年時的耳濡目染,對一個人是非觀念的形成起着關鍵的作用。大顧身上所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其實都來源於他的父親。

曾經看過央視拍攝的一部紀錄片《鏡子》,其中一個叫澤清的孩子說過一句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說:“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母親用茶杯替兒接尿:你的言行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一個家長最大的不幸,在於他喪失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生活中見過太多這樣的父母,他們總愛把自己缺失的東西強加於兒女身上。一旦遇到問題,只會不停地責怪孩子,卻從來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一個連自己都管教不好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養育和栽培後代呢?

04

在電影《奇蹟男孩》中,主角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子。他長相扭曲醜陋,從來沒有在學校裏上過一天的學。

萬幸的是,他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裏,有一個善良的母親,和一個顧家的爸爸。

父母們沒有放棄奧吉,而是陪着他經歷了27次的手術,並且幫助他完成了五年級以前的學業,讓身患疾病的奧吉,感受到了來自於家庭的關愛與溫暖。

母親用茶杯替兒接尿:你的言行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奧吉變得更加自信。他走進校園,學會了接納自己,與同學們和諧相處,最後更憑着自己出色的表現,榮獲了學校頒發的亨利·沃德·比徹獎章。

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面對面》節目的採訪時,曾經談到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她說,“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什麼樣的人。我應該很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侯,對我有愛、有尊敬。”

母親用茶杯替兒接尿:你的言行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董卿是一個理性的母親。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她並沒有甘心讓自己成爲一名全職媽媽,而是投身於《朗讀者》的籌備工作中去,不斷地在事業上尋求新的突破。

她希望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得到成長。

這個時代的家長們,對自家的孩子總是寄予厚望。

他們捨得給孩子買最貴的生活用品,請最有經驗的家教,上資歷最好的學校,不惜重金也要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條件,卻唯獨忽視了自身對孩子們的影響。

但凡有覺悟的父母都清楚,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纔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個合格的父母,除了爲子女們提供外在的物質條件以外,他們更樂意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品質傳承給他們,因爲那纔是父母給予子女們最好的財富。

想要改變孩子,當務之急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只有逐步地完善自身,讓自己成爲孩子效仿的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最終,你的孩子纔會不負所望,成爲一個有價值的人,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周圍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