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本该是五、六月份转场,有一家牧民却拖延至七月份,在春草场实在没有给牲畜吃的草了,才向夏草场迁徙。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了下来,已经不在是“哪里有草场,家就在哪里”的生活了,转场也只是由家中几个壮年男子驱赶牲畜到目的地而已。

——本文选自——

转载丨合作丨投稿

他们尽量不破坏大自然的规则,像野生动物那样,带着他们的毡房,追着水与食物而生存。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草原上的草渐渐枯黄稀疏,以草为食的牲畜即将失去生存的基础,每当这个时候,哈萨克族的牧民携家带口,往水草旺盛的地方迁徙。这是牧民们千年不变的传统,是人类与牲畜的迁徙,我们称之为转场。而他们也被我们称为游牧民族。

每年,哈萨克牧民因为气候的变化、食物的缺乏,为了生存不得不举家逐水草而居,辗转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草场。草场与草场之间的距离各异,有的只有三十公里,有的则多达几百公里。赶着成群的牲畜翻山越岭,即使只是三十公里也不简单,更别提长达近千公里的转场之路了。哈萨克人也因此被称为“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有人说,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搬得最勤的也是哈萨克人。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或许,哈萨克人还可能是最敬畏自然的民族。他们尽量不破坏大自然的规则,像野生动物那样,带着他们的毡房,追着水与食物而生存。曾经,本该是五、六月份转场,有一家牧民却拖延至七月份,在春草场实在没有给牲畜吃的草了,才向夏草场迁徙。原来,是因为有一只燕子在他们的的毡房上筑了个窝,正在孵蛋。在他们必须转场时,雏燕还未破蛋而出。不得已,他们只能用木杆木头给燕子架了个窝,心慌慌地走上转场之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了下来,已经不在是“哪里有草场,家就在哪里”的生活了,转场也只是由家中几个壮年男子驱赶牲畜到目的地而已。未来,住在毡房,随季节迁徙的游牧民族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原坐标周末影像

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场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见闻丨转场,像动物一样在草原上迁徙

(新华社/图)

网络编辑: 小尘4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