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本該是五、六月份轉場,有一家牧民卻拖延至七月份,在春草場實在沒有給牲畜喫的草了,才向夏草場遷徙。如今,越來越多的牧民定居了下來,已經不在是“哪裏有草場,家就在哪裏”的生活了,轉場也只是由家中幾個壯年男子驅趕牲畜到目的地而已。

——本文選自——

轉載丨合作丨投稿

他們儘量不破壞大自然的規則,像野生動物那樣,帶着他們的氈房,追着水與食物而生存。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草原上的草漸漸枯黃稀疏,以草爲食的牲畜即將失去生存的基礎,每當這個時候,哈薩克族的牧民攜家帶口,往水草旺盛的地方遷徙。這是牧民們千年不變的傳統,是人類與牲畜的遷徙,我們稱之爲轉場。而他們也被我們稱爲遊牧民族。

每年,哈薩克牧民因爲氣候的變化、食物的缺乏,爲了生存不得不舉家逐水草而居,輾轉於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草場。草場與草場之間的距離各異,有的只有三十公里,有的則多達幾百公里。趕着成羣的牲畜翻山越嶺,即使只是三十公里也不簡單,更別提長達近千公里的轉場之路了。哈薩克人也因此被稱爲“永遠在路上的馬背民族”。有人說,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薩克人,世上搬家搬得最勤的也是哈薩克人。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或許,哈薩克人還可能是最敬畏自然的民族。他們儘量不破壞大自然的規則,像野生動物那樣,帶着他們的氈房,追着水與食物而生存。曾經,本該是五、六月份轉場,有一家牧民卻拖延至七月份,在春草場實在沒有給牲畜喫的草了,才向夏草場遷徙。原來,是因爲有一隻燕子在他們的的氈房上築了個窩,正在孵蛋。在他們必須轉場時,雛燕還未破蛋而出。不得已,他們只能用木杆木頭給燕子架了個窩,心慌慌地走上轉場之路。

如今,越來越多的牧民定居了下來,已經不在是“哪裏有草場,家就在哪裏”的生活了,轉場也只是由家中幾個壯年男子驅趕牲畜到目的地而已。未來,住在氈房,隨季節遷徙的遊牧民族也許就不復存在了。

原座標週末影像

未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場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見聞丨轉場,像動物一樣在草原上遷徙

(新華社/圖)

網絡編輯: 小塵4x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