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強人,人才輩出,繼林鄭月娥出任本港首位女特首後,4月26日香港交易所也迎來了首位女主席,就是有“鐵娘子”之稱的史美倫。

今年69歲的史美倫,生於上海,長在香港,留學美國,是法學博士出身,曾在聯邦法院工作過,1985年回到香港當律師,1991年加入香港證監會,用了十年的時間,做到香港證監會副主席。

港交所換帥!朱鎔基欽點的“鐵娘子”,爲何讓股民們恨之入骨?

1、朱鎔基欽點的證監會副主席

之後的履歷,水皮相信國內老股民們應該是記憶深刻,愛恨交加。因爲她曾在2001年,受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欽點,擔任過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是中國從境外聘請的首位副部級官員。

有意思的是,在她任期內,A股經歷了3年“跌跌不休”的熊市,而在熊市的大背景下,中國證券市場居然掀起了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

有人統計過,在史美倫上任的12個月中,證監會出臺了50多個法規條例,對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機構做出了相應的處罰,甚至立案調查,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銀廣夏案、中科創業案、億安科技案等。有媒體就把史美倫上任的這一年稱爲是中國股市的“監管年”,史美倫也藉此樹立了鐵腕形象。

但是,當時中國證券市場尚處於草莽時期,她這種按照國際慣例推行的監管和改革,導致了內地證券市場的“消化不良”,股票指數從兩千多點掉到了一千多點,市場上各種責難撲面而來,曾有媒體報道,“只要史美倫出來講話,第二天股市一定大跌,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股民,沒有不恨她的。”

2004年9月,史美倫在爭議中離開中國證監會。

港交所換帥!朱鎔基欽點的“鐵娘子”,爲何讓股民們恨之入骨?

2、香港證監會十年

其實,史美倫能獲得朱鎔基的賞識是有原因的,我們在前面說過,史美倫早年間在香港證監會工作了十年。在這十年裏,有兩件事是不得不提的。

首先就是把百年老字號——英資怡和洋行趕出香港。上世紀90年代,怡和洋行擔心香港迴歸後利益遭受損害,就請求香港監管部門允許它不受收購與併購法規的限制,這個請求遭到史美倫主導的香港證監會公司財務部門的堅決反對,最終怡和集團旗下的五家公司從港交所退市。

大家要知道,那時的怡和洋行,在港股的地位堪比今日的騰訊,其出走港股是什麼概念,大家可以掂量掂量。但就算這樣,史美倫也沒有退讓半步。

當然,除了這件事以外,史美倫被提及最多的成績就是1993年負責首批H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事情。

當年香港證監會中的外籍高管,普遍把中資企業、國企視爲“異端”,對他們赴港上市持懷疑態度,

作爲當時香港證監會僅有的兩名中國高管之一,史美倫不停向外籍同事們“安利”中國企業,最終青島啤酒於1993年在港上市,成爲第一隻赴港上市的H股,由此拉開了中資企業赴港上市的序幕。

很難想象,如果香港股市沒有這些中資企業,特別是H股上市的話,現在香港股市會退化成什麼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史美倫對於港交所能有今天是居功自偉的。

港交所換帥!朱鎔基欽點的“鐵娘子”,爲何讓股民們恨之入骨?

3、CDR的推出,讓港交所嗅到危機

不過,話說回來,史美倫都快70歲了,按常理來說,應該已經退休了,爲何這時會再擔重擔呢?

一方面,在整個金融市場進入嚴控風險背景下,以史美倫的背景和做事方法,會讓港交所更加註重規範和長期利益。這位中港女強人自2004年離任中國證監會職務後,一直爲特區政府所器重,2013年香港成立金融發展局,史美倫是首任主席,並任職至今。應該講,在香港金融市場上,無論是監管者、建言者、以至推行者,她都一一做了,是個全方位的金融專才。

更重要的是,CDR的推出,讓港交所嗅到了一絲危機。儘管李小加、周松崗等人反覆強調CDR的推出不會威脅到港交所的地位,但市場對這個說法仍持懷疑態度。

因爲,之前香港一直希望內地的獨角獸公司能選擇內地和香港“雙邊”上市的模式,但是,若CDR的估值以及股價足夠理想的話,這種概率就會小很多,極有可能越來越多的公司會選擇中國加美國上市的模式。

這對於剛推出同股不同權方案的港交所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這就需要港交所與內地有關部門進行協商。

而記者出身的李小加在業務推廣上是把好手,但對於與內地監管層的協調談判來說,史美倫更加勝任。

當然,形勢比人強!史美倫的個人能力再強,她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A股跟港股今後的一體化,恐怕也是早晚的一個方向。當然會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史美倫來講,既在A股有過功績,又在港股有過貢獻。應該講,也算是一個推動,A股與H股一體化的不二人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