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檔案

王嘉偉男,1998年12月出生,大專文化,家住市洋河新區西門社區,2017年9月入伍。現爲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學兵,不久後將登上艦艇,成爲一名水兵。

“天南海北宿遷兵·送親人進軍營”親情和愛情,他始終揣在胸口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仲文路 莊力瑋)“也不知道兒子怎麼樣了?肯定黑了、瘦了……”跟隨“天南海北宿遷兵(第二季)·送親人進軍營”大型雙擁活動慰問報道組來到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接待室裏,王嘉偉的媽媽羅豔緊緊地盯着房門,似乎兒子下一秒就會推門而入。

“媽!”幾分鐘後,王嘉偉從訓練場匆匆趕來,在敬了個軍禮後,緊緊地握住了羅豔的手。

聽到兒子的這聲呼喚,羅豔忍了又忍的眼淚,再也抑制不住。

“你黑了,不過好像胖了,結實了!”羅豔上下打量着兒子。

“是的,重了30斤。”王嘉偉笑了笑說。部隊作息時間固定,訓練強度雖大,但有規律,不到一年的時間王嘉偉就長了不少肉,不過都是肌肉。

王嘉偉的宿舍窗明几淨,牀上的被子疊成了“豆腐塊”。牀頭櫃上,各種物品擺放有序,整齊劃一。羅豔說,王嘉偉是個特別自律的孩子,平時衣服穿得很嚴謹,就算夏天都穿着襪子,只要不是很熱,襯衫上的每一顆紐扣都會扣起來。

“天南海北宿遷兵·送親人進軍營”親情和愛情,他始終揣在胸口

“我的爺爺叫王久銀,今年78歲了。當初他也想成爲一名海軍,都體檢合格了,可惜因爲其他原因沒能穿上軍裝。”王嘉偉說,爺爺幹了大半輩子村支書,曾不止一次和他講過,沒能當兵很遺憾。王嘉偉的爸爸出生後,爲了表達自己的一顆“兵心”,老爺子給王嘉偉的爸爸取名爲“王兵”。

王嘉偉當兵,不僅是爲了圓自己的夢,也是爲了圓爺爺的夢。去年徵兵時,王嘉偉在爺爺和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報名參軍。得知自己體檢及政審合格,被錄取爲一名海軍戰士後,王嘉偉特意去買了一件海魂衫,穿給爺爺看。

“去年9月10日晚,他臨走前,我們一家聊天到深夜。他凌晨4點多就得去報到,那一夜他幾乎沒睡。我明白他的心思,正如他明白我和他爸爸對他的不捨一樣,大家都默契地沒有流露那份不捨,而是互相鼓勵對方,要保重,要加油!”羅豔說,雖然他們夫妻只有這一個兒子,但沒有國哪來的家?兒子去當兵,是一家人的驕傲。

王嘉偉入伍後,第一站來到劉公島,接受了3個月高強度的由民到兵的新兵訓練。新兵訓練結束,部隊邀請訓練成績優秀的新兵的家長去觀摩訓練成果展示。“我們夫妻倆都被邀請去觀摩了,兒子的訓練成果展示讓我們很自豪。即將返程時,我老公不捨地說:兒子,來抱抱爸爸!但兒子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堅定地回到了訓練場。事後打電話時,兒子哭了,在電話中說:爸爸,我很想擁抱您,但是我不能,我是一名軍人,我要堅強……”說這話時,羅豔眼圈發紅。

新兵訓練結束後,王嘉偉被分配到訓練基地學習某專業,各項訓練都成績優秀,還是個骨幹。“過不了多久,我就要登上戰艦出海保衛祖國了。”王嘉偉說。馳騁海疆的夢想就在眼前。

“天南海北宿遷兵·送親人進軍營”親情和愛情,他始終揣在胸口

王嘉偉參軍報國,也得到了女友的大力支持。根據部隊規定,他每週能給親人打5分鐘電話。“我是這樣分配的,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用3分鐘,給女朋友打電話用2分鐘。”王嘉偉說,每次給爸爸媽媽及女友打電話,都是長話短說,互報平安。

“除打電話外,實在想念怎麼辦?”王嘉偉靦腆地低着頭不說話。同樣當過兵的記者“心有靈犀”地把手探向他作訓服上衣微鼓的口袋,“裏邊裝的不會是親人的照片吧?”

正如記者所料。王嘉偉先從口袋裏拿出了女友的照片———這張帶着明顯摺痕的封塑照片,顯然已不知被他看了多少遍。接着,他又從口袋中拿出了和媽媽、爸爸合影的照片。

一旁,羅豔的眼淚再一次湧出。

“訓練時流汗,有時還會被雨淋,我怕把照片打溼了,就用塑料紙包裹着。你看,即使包上了一層塑料紙,還是免不了模糊了照片上的字跡。”王嘉偉說,這些照片,一直裝在自己的上衣口袋裏,緊貼着胸口。今後上軍艦了,他依然會這樣隨身攜帶,想家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親情和愛情,裝進口袋,也始終珍藏在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