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芒種五月節》就描繪了這樣的芒種小景:。也因此,在農民看來,芒種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詩e中國行傳頌人鄭偉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

是中國古人的智慧,

蘊含了古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

無論是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還是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穀聲中夏令新;

無論是

風吹一葉落,

萬物已驚秋;

還是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氣始交。

季節有四季,

詩詞也有四季,

『詩e中國行』

將在每個節氣與您相約,

爲您奉送生態文化古詩詞,

讓我們一起在優美古詩詞的伴隨下,

體悟生態文明的真諦。

今日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節氣,彷彿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自然界的一切都隨着它的指令變換模樣。芒種時節,鄉間往往是大片大片金色的滾滾麥浪。記得在201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李健與孫儷演唱《風吹麥浪》時,背景那金色的麥浪非常唯美,至今難忘。而在沒有麥田的城市裏,便由橙黃橙黃的枇杷和杏子來訴說這個節氣的消息。在南方,每年這個時候也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時節。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破殼而出成爲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鳴叫;時令從初夏走向仲夏,池中的荷花開始綻放,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開始增多,人們相逢都會聊一聊養蠶收麥的農事。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芒種五月節》就描繪了這樣的芒種小景: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芒種,是屬於農曆五月的物候類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芒種時,有芒的小麥、大麥等夏熟作物開始成熟收割。芒種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還是一個播種的季節。這個時候,稻穀、玉米等開始播種。農諺有言:“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的關鍵時期。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農民要比平時忙碌許多倍。由於從芒種前後,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農民往往要趁着難得的好天氣搶收搶種,因此便有夏季“雙搶”一說。“芒種芒種,忙收忙種”,這個節氣的“忙”可謂名副其實,芒種真是完全可以理解爲“忙種”啊!

與元稹同科及第,並結爲終生詩友的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觀刈麥》向人們生動地呈現了農民忙碌的景象: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全詩大意爲: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月份,五月到來更加繁忙。夜裏颳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男人天不亮就下地割麥,女人起牀後趕忙做飯。然後,婦女們肩挑盛着飯食的竹籃,兒童手提水壺,相伴相隨送到男子收割小麥的南岡,並留在地裏與男人們一道割麥。他們面朝大地,背對藍天,低着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彷彿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農活,就怕浪費一點兒時間。

綿延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如今已發生巨大變化。近日,我國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由南向北梯次成熟,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已進入集中收穫期。麥浪滾滾的田頭,現代化的收割機穿梭不停,成爲這個季節特有的一景。隨着現代農業的集約化發展,全國農業機械芒種前後大規模跨省區流動更是蔚爲壯觀。

一個節氣既包含收穫,又包含播種,這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絕無僅有的,足見芒種這個節氣內容之豐富。芒種這個節氣,對於農事的重要性便也盡顯於此。也因此,在農民看來,芒種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氣。芒種,將繁忙而豐富的稼穡農事濃縮在兩個字中,農耕時代很多鄉間的文化密碼也都蘊含其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爲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們相信,原始的農忙場景雖然已不復存在,但現代農業的大發展將實現更加美好的農村生活與環境。

賞析人

詩e中國行傳頌人賀震

你想讓你的誦讀聲音和鑑賞文字出現在這個平臺嗎?歡迎加入詩e誦賞家計劃,詳情點擊↓↓↓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