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就是說,頭部手機廠商利用其先天的品牌優勢把控着用戶的需求,掌握着銷售渠道,所以,智能穿戴的市場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公,而留給創業者的唯一機會,便是在巨頭的“後花園”中找到差異化的掘金窗口,重點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在2015年,可謂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變化最快的一年,很多的產品瞄準了用戶的需求,在健康管理上面大做文章,後來經過市場的驗證,發現其弊端。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只能可穿戴設備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並且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更新。

在各大電子產品展銷會上,大量的眼鏡、手錶、手環、耳機可謂是佔盡了風頭。而AirPods2的曝光,讓果粉們認爲是繼蘋果4之後的最強大創新,從2013年的智能可穿戴元年至今,漫長的寒冬之後也似乎嗅到了春天的味道!

風靡一時的可穿戴市場

在2019年的CES上,可穿戴智能產品幾乎完成了從頭到腳的覆蓋,有一些創業公司,一口氣展示了十幾款智能產品,搭載柔性屏的智能錢包;可以追蹤睡眠質量,心率及其健康狀況的智能內衣;配備骨傳導耳機的頭部可穿戴設備;

同時,小米,索尼乃至必勝客,紛紛以跨界的方式爲智能運動鞋助力。

2013年可謂是可穿戴元年,瘋狂投資者野心勃勃的進駐到智能可穿戴領域,歷經幾年的探索和奮鬥,大把的創業者和設計師在可穿戴領域嘗試着奇思妙想;

服裝,手機、健康管理的公司將智能可穿戴作爲尋求下一輪資本增長的試驗田,而智能手錶,智能手環這些“智能可穿戴元老”級別的商品,也在不斷的尋求着創新和新一輪突破。

有所不同的是,早期的智能穿戴產品大多還侷限在健康管理的基礎上,而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概念的出現爲可穿戴設備也提供了很大的故事創作背書,也爲產品多了更多智能化和個性化的選擇,爲打造LOT生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2018年,IDC曾經對智能可穿戴市場做了相關的出貨量統計,結果顯示,在2018年,智能可穿戴出貨量將達到1.253億部,較2017年同比增長8.5%。

同時表示,智能手錶將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增長,而智能手環卻停滯不前。

曾經風靡一時的智能可穿戴市場爲何會出現如此的狀況?

1,市場的疲軟

在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報道中,市場容量同比下跌了10%,僅有少數的幾個品牌實現了增長;

而隨着手機性能的提高,很多的功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發揮,智能穿戴設備作爲和收集配套使用,依附於手機市場的附加設備,如何在手機產品線外挖掘新的增長點,成爲了智能穿戴市場廠商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

而從2013年到2018年,智能可穿戴設備度過了最爲風靡的幾年,市場也達到了相對飽和和疲軟的狀態。

2,BAT和手機頭部廠商打造的Lot生態

因爲智能穿戴市場的不確定性,BAT和手機頭部廠商都試圖和進一步完善Lot生態系統,形成互通互融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比如小米,在做手機的基礎上,強勢推出配備的智能手環,智能體重秤,智能檯燈等設備,實現了以手機爲基礎的Lot生態。在這種狀況下,哪怕是市值百億美金的巨頭也很難打造其自身互通互融的狀態。

而鑑於上面兩點,對於創業者來說,要麼孤獨求生,要麼站隊巨頭,無論哪一種抉擇都需要時間去證明!

新的增長點和機遇

對於創業者來說,可穿戴市場的難點在於,2013年到2018年,雖然也誕生了無數的智能產品,但是,可以撬開用戶需求和癢點的砝碼卻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蘋果等手機廠商撬開了3.5毫米的耳機插孔,再加上AirPods等智能耳機的爆紅,佔據了2018年智能可穿戴市場份額的25%。在此後,即使小鳥、出門問問等也推出了相似的智能耳機來搶奪用戶市場,然而最終也只是陷入到了被動的局面,無法在短時間內尋求突破。

也就是說,頭部手機廠商利用其先天的品牌優勢把控着用戶的需求,掌握着銷售渠道,所以,智能穿戴的市場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公,而留給創業者的唯一機會,便是在巨頭的“後花園”中找到差異化的掘金窗口,重點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產品定位

在2015年,可謂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變化最快的一年,很多的產品瞄準了用戶的需求,在健康管理上面大做文章,後來經過市場的驗證,發現其弊端。

於是,聲名鵲起的Jawbone在臨牀服務方面轉型失敗之後,從獨角獸的角色迎來了市場的天花板;

而那些銷量較好,市場份額較高的產品,如小米手錶選擇的是價格優勢,蘋果手錶選擇的是潮流路線,都沒有將“健康管理”作爲核心訴求,相比之下,不少的創業產品都未能精準定位其產品特性,所以沒有迎來新的機遇。

2,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使用場景

在2013年智能可穿戴的流行,曾經一度讓手機廠商們腹背受敵,一方面需要面對手機商家的競爭,另一方面還需要防止被智能設備新物種搶走了市場佔有率,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設備並未脫離智能手機而單獨存在,只是依託在智能手機旗下的一款附加產品;

比如AirPods的重場景是“手機+耳機”;輕度場景是“手錶+耳機”,在大規模的商業之前,可穿戴設備並沒有獨立求生的可能。

3,產品的市場份額和佔有率

如果對智能可穿戴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就會發現,在所有商品中,智能手錶,智能手環和耳機這三樣產品的市場份額佔據到了90%以上,剩餘的服裝,頭戴式的產品多半活躍在其他展臺上,並沒有真正走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

這樣的市場格局,和五年前的市場狀態基本毫無變化,即使是5G,AI等新概念的輪番上場,也未能改變其市場形態的本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