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地标 |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古往今来我们总免不了对“第一个做了____的人”报以佩服之情,其实这无可厚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承受“前无古人”的压力和未知,他们值得被众人记住。

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人”是中国第一个为当代艺术服务的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为什么它会成为历史上这个领域内第一个开拓的美术馆呢?不是国家美术馆或是其他目前叫得出名号的美术馆?其中的缘由就不得不提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坊间佳话: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

修建于1912年的多伦路,全长只有550米,呈L型,可就是这条曲折幽静的小街,却见证了上海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

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

多伦路又号称“现代文学重镇”,因为30年代中国一群左联作家,诸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曾在此频繁地进行文学交流。

试问,在这样一片文化圣地怎能没有一个美术馆呢?

于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诞生可以说是命中注定。

它的定位也很清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

从它的办馆理念"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可以看出美术馆的侧重点。所以在建筑面积 4800 平方米,共七楼,展厅面积 1500 平方米的多伦现代美术馆里,会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理论家、学者、批评家、策展人举办当代艺术学术报告,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建设。

小趣觉得多伦现代美术馆还有一个创举是非常有意义的,那就是建设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资料库,建成最完备的中国当代艺术活动文献资料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含华裔)的个人艺术档案。

这样就为国内外文化艺术机构和策展人、评论家、学者查询资料提供方便。

可以说多伦现代美术馆已成为国内外当代艺术信息的前沿窗口,为广大艺术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也是一种视角享受。

它的地理位置也很方便,从L型多伦路的尾巴处进去,就会看到它了。

找个周末和朋友们一同感受这片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美术馆,一定能构成一段美好回忆。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取走”所有。

转载请通过后台与“取走”取得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