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華世紀壇歐洲文化巡禮 | 意大利鋼琴之旅:音樂、歷史與創新 系列活動

意大利鋼琴之旅 - 音樂、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之

意大利歷史鍵盤樂器展:從克里斯多佛利至今

時間:2018.5.18 - 6.3

地點: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展廳

展覽免費

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與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聯合主辦的此次系列活動於2018年於5月17日至6月3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作爲“2018相約北京藝術節”的重要項目,將通過樂器展、音樂會、講座、大師班等部分,推廣意大利的優秀鋼琴文化與音樂,打造具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交流平臺,促進藝術的共賞、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共鑑,爲當代世界文明的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意大利歷史鍵盤樂器展:從克里斯多佛利至今

1699年,意大利人巴託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鋼琴,它是鍵盤樂器長鏈的最後一環,其個性反映了意大利的音樂傳統。在樂器製作領域,意大利不僅誕生了享譽全球的提琴,其精湛的手工傳統也體現在鋼琴上。

從“菲利恰諾·費德里”管風琴(1746年前)到“克里斯托佛利”強弱古鋼琴的首件仿製品(1968)、再到現代三角鋼琴,展覽通過鍵盤樂器主要類型的展示來勾勒其淵源和演變,而布里奇的演奏還將使我們聆聽到鋼琴先祖的奇妙聲音。

展覽中的樂器零部件 (攝影:湯生利)

爲完善視聽體驗,策展人畢齊和布里奇還將展示樂器零部件,詳解樂器製作步驟。展覽以北京爲首展地。中國是鋼琴產銷大國,擁有衆多鋼琴教育中心。16世紀,中意便建起了一座音樂橋樑:利瑪竇贈予萬曆皇帝一臺意大利楔槌鍵琴,將西樂首次引進中國;20世紀初,意大利人梅百器在華從事音樂教育,創建了中國第一支現代交響樂團,即今天的上海交響樂團。傅聰即是他的弟子。爲紀念中意音樂交流的悠久傳統,展覽將包括用“中國風”裝飾的兩臺古琴及法奇奧裏的“馬可·波羅”三角鋼琴。

展覽現場 (攝影:湯生利)

系列音樂會海報

意大利系列音樂會奏響曼妙音符

六位極爲成功和著名的意大利鋼琴家,將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行一系列鋼琴獨奏會,貫穿了鍵盤樂器的經典曲目,從斯卡拉蒂到二十一世紀作曲家的作品。除了由四位極有前途的意大利年輕鋼琴家(萊奧諾拉•阿爾梅里尼、瑪麗安傑拉•瓦卡特羅、阿瑟爾•特洛雷塞、瓦內莎•貝奈裏•莫塞爾)演奏的四場現代鋼琴(一架最新款的法奇奧裏大型三角鋼琴)獨奏會以外。

演出現場 (攝影:湯生利)

在活動開幕式上,著名羽管鋼琴和管風琴大師兼展覽共同策展人克勞迪奧•布里奇,將陪伴聽衆進行一次迷人的聽覺旅程,從而發現古老而夢幻般的音響,從羽管風琴,到迷你型簧風琴和管風琴,同時加入由布里奇演奏的其他不同樂器(混合風琴,踏板羽管鍵琴)。

羅貝爾託•普羅賽達

閉幕音樂會的演奏者是羅貝爾託•普羅賽達,他是整個音樂會的創意者和藝術總監。他將首次在中國觀衆面前展示踏板鋼琴:這是一架既古老又現代的樂器,普羅賽達在最近幾年對它進行了推廣和再發現。

本次系列活動還包含三場講座和“古代鍵盤樂器的技巧、表達與演奏特徵”大師班,三場講座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對展出的樂器進行分析。“古代鍵盤樂器發展史”講座主要集中在1600至1800年鍵盤樂器的演變。“從古典到現代鋼琴演奏技術與表達的演變”講座介紹從莫扎特時代的強弱古鋼琴和現代大型三角鋼琴的演變,同時涉及過去幾個世紀與鋼琴同時存在的其他鍵盤樂器:管風琴、簧風琴,鋼片琴,以及經過它們之間的連接安裝的混合樂器。“從早期前衛派至二十一世紀的意大利鋼琴音樂”講座最終談到鋼琴在當代音樂作曲中的角色和影響。

講座一:古代鍵盤樂器發展史

講座內容:1600年至1800年鍵盤樂器的演變

主講人:克勞迪奧·布里奇Claudio Brizi 和古伊多·畢棋 Guido Bizzi

時 間:5月19日(六)14:00 – 16:00

地 點:中華世紀壇劇場

招募人數:150人

克勞迪奧·布里奇

他是一位著名管風琴及羽管鍵琴演奏家,也是管風琴及古鍵盤樂器學者,被世界公認爲“非標準”混和鍵盤樂器最權威專家。應著名音樂機構之邀,他舉辦了2000多場音樂會,並灌製有上百張唱片,涵蓋從晚期文藝復興至當代前衛音樂。專業刊物授予他的獎項包括最近的“日本音樂愛好者獎”。作爲室內樂演奏家,他與高水平的歌唱家及樂器演奏家合作。

圭多·畢齊

畢齊是Bizzi古鍵盤樂器公司創始人。在都靈理工大學就讀期間,他便創立了六重唱“都靈多聲部小組”,即刻獲得極高讚譽,被市府邀請在“銀行家及商人禮拜堂”及“馬德瑪宮”等都靈重要場合演出。遷居米蘭後,他創立了新的“古樂研究”小組,大量使用各種類型的古樂器,以創新形式演繹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他並且開始了與米蘭市府的長期合作,創立了“米蘭市絃樂學校”。

講座二:從古典到現代鋼琴演奏技術與表達的演變

講座內容:從莫扎特時代的強弱古鋼琴到現代大型三角鋼琴的演變,同時涉及過去幾個世紀與鋼琴同時存在的其他鍵盤樂器:管風琴、簧風琴,羽管鍵琴,以及將它們間相互連接安裝的混合樂器。

主講人:羅伯託·普羅塞達Roberto Prosseda

時 間:5月29日(二)15:00 – 16:00

地 點:中華世紀壇劇場

招募人數:100人

羅伯託·普羅塞達

1975年生於意大利拉蒂納。四歲開始學習鋼琴。1985年進入拉蒂納的雷斯庇基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安娜·瑪麗亞·馬蒂內利,並於1994年畢業。隨後他前往伊莫拉“Incontri col Maestro”國際鋼琴研究院繼續深造,先後師從亞歷山大·洛克赫、鮑里斯•彼得魯尚斯基和弗朗科·斯卡拉等;以及在位於科莫湖畔的國際鋼琴基金會師從巴許基洛夫、萊昂·弗萊舍、納波雷、查爾斯·羅森、施納貝爾和傅聰等鋼琴大師。普羅賽達曾在多項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其中包括米蘭翁貝託·米凱利鋼琴比賽、多特蒙德舒伯特鋼琴比賽、特爾尼阿萊桑德羅·卡薩格蘭德鋼琴比賽、薩爾斯堡莫扎特鋼琴比賽等。與此同時,普羅賽達還在羅馬La Sapienza大學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

講座三:從早期前衛派至二十一世紀的意大利鋼琴音樂

講座內容:鋼琴在當代音樂作曲中的角色和影響

主講人:尼古拉·薩尼Nicola Sani、羅伯託·普羅塞達Roberto Prosseda、瓦內薩·貝內利·莫塞爾Vanessa Bonelli Mosell

時 間:5月29日(二)16:30 – 17:30

地 點:中華世紀壇劇場

招募人數:100人

尼科拉·薩尼

作曲家,管理人,藝術總監,1961年出生於費拉拉,學習作曲時師從多梅尼克·圭切洛 (DomenicoGuaccero) ,並跟隨卡爾海因茨·斯托克豪森 (Karlheinz Stockhausen) 進修。與崔斯坦·穆海勒 (Tristan Murail) 、喬治·本傑明 (George Benjamin) 和喬納森·哈維 (Jonathan Harvey) 共同舉辦作曲研討會。尼科拉·薩尼現任博洛尼亞市立劇院主管,錫耶納奇加納學院藝術總監,帕爾馬威爾第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但任“威尼斯路易齊·諾諾 (Luigi Nono) 資料館”基金會董事長,羅馬音樂會大學聯盟藝術顧問,“馬西莫別墅 (Villa Massimo)”德國學院顧問,羅馬美國學院意大利分會顧問。

羅伯託·普羅塞達

1975年生於意大利拉蒂納。四歲開始學習鋼琴。1985年進入拉蒂納的雷斯庇基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安娜·瑪麗亞·馬蒂內利,並於1994年畢業。隨後他前往伊莫拉“Incontri col Maestro”國際鋼琴研究院繼續深造,先後師從亞歷山大·洛克赫、鮑里斯•彼得魯尚斯基和弗朗科·斯卡拉等;以及在位於科莫湖畔的國際鋼琴基金會師從巴許基洛夫、萊昂·弗萊舍、納波雷、查爾斯·羅森、施納貝爾和傅聰等鋼琴大師。普羅賽達曾在多項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其中包括米蘭翁貝託·米凱利鋼琴比賽、多特蒙德舒伯特鋼琴比賽、特爾尼阿萊桑德羅·卡薩格蘭德鋼琴比賽、薩爾斯堡莫扎特鋼琴比賽等。與此同時,普羅賽達還在羅馬La Sapienza大學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

瓦內薩•貝內利•莫塞爾

在11歲時首次登臺與帕斯卡·羅傑合作演奏雙鋼琴。羅傑當時就給予了她極高的評價,“在我的鋼琴演奏和教學生涯中,她是天賦最高的”。作爲一位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可的鋼琴家,她在全世界的多家著名音樂聖殿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其中包括:倫敦威格摩爾廳、紐約林肯中心、柏林愛樂音樂廳、蘇黎世市政廳、馬德里皇家音樂廳、漢堡萊斯音樂廳、海法音樂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廳等。作爲鋼琴獨奏,她還與多家知名樂團合作,包括以色列室內樂團、莫斯科獨奏家樂團、耶路撒冷交響樂團、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博洛尼亞市立劇院樂團、埃德蒙頓交響樂團和蘇黎世室內樂團等。在2016年9月的米蘭都靈九月音樂節期間,她與都靈皇家劇院樂團合作,在迭戈·馬特烏斯的指揮下,登上了米蘭斯卡拉劇院和都靈皇家劇院的舞臺。

報名方式

關注中華世紀壇官方微信點擊下圖所示“我要訂票”選擇相關內容進行購買

預約須知

1、講座免費不免票,每人限報一個名額,超出名額或多次報名,只默認爲您成功報名一次。

2、報名成功後出現下方二維碼界面,活動當天須出示正確的預約二維碼進入中華世紀壇劇場,掃碼簽到後方可進入講座現場,每號限一人。

3、請在中華世紀壇官方微信菜單欄點擊“會員服務”-“我的訂單”-“我的”-“我的門票”覈實信息。

4、預約成功的觀衆請提前20分鐘入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