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獨立報》5月16日報道,一項大規模監測人體生物鐘紊亂的研究發現,深夜玩手機可能會增加發生抑鬱症、躁鬱症和神經質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睡前玩手機不利於睡眠,這早已不是什麼祕密了。目前,一項研究對象超過91000人的研究發現,深夜躺牀上玩手機可能會增加發生抑鬱症、躁鬱症和神經質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的可能性。研究人員指出,深夜玩手機只是破壞性行爲中的一種,他們將上述的心理問題歸結於生物鐘紊亂。

此前的研究表明,出於倒班的需要,工薪族常常會上夜班,夜間上班打亂了人體自然的24小時身體週期(又稱爲晝夜節律),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這項由格拉斯哥大學教授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的研究是第一個大規模監測人體生物鐘紊亂的研究。研究對象年齡介於37~73歲之間,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需連續七天穿戴智能手環來監測他們的活動水平。通過監測數據,研究人員便能估量在這段時間內他們的晝夜節律受到干擾的程度。

研究結果也給了我們一些提醒。考慮到研究對象只接受了一週的監測,並且都是中老年人,研究人員進行了橫斷面檢查來估測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發現大約每25人中就有1人有不同尋常的活動習慣,因此他們在晚上要比在白天活躍。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患躁鬱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11%,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6%。此外,他們還發現這些研究對象幸福感較低、孤獨感較強。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格拉斯哥大學丹尼爾•史密斯(Daniel Smith)認爲,這些研究對象的“睡眠衛生健康很差”,他們喜歡在深夜玩手機或者喝茶之類的活動。

“這個研究結果很重要,它是普遍適用的,”史密斯補充說,“因此對於這些負面的心理健康和認知結果來說,這個發現是與之相符合的。”雖然史密斯主張晚上10點以後限制使用手機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同時也認爲,白天的活動也有助於解決問題。在他看來,健康的睡眠模式通常是白天多活動和晚上少活動相結合的結果。“我認爲這對於人口健康問題非常重要,我們中很多人生活在晝夜節律紊亂之中。”史密斯最後說道:“目前社會運行的方式不太可能對健康有益。很多人生活在不夜城的氛圍中。”

(實習編譯:郭星 審稿:劉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