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东南亚中有广泛的妈祖信仰,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

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县湄洲岛,为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林默幼年时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

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从宋朝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妈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母仪配地,圣德参天。通玄灵体,默静神仙。闽省威灵赫赫,湄州惠泽绵绵。阳神每显,救世垂怜。比比振彝伦之化,悠悠效道学之玄。抱慈悲扶危济困,施侧隐广度善缘。圣德在水,妙法大干。至贞至节,无袒无偏。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祸消愆。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封天后,天上圣母元君。

志心皈命礼。

普陀胜境,兴化湄州。圣德参天,国家忠孝无双女;母恩配地,闽省功名第一人。灵应威德,非常孝感。传古圣之道统,学先祖之慈仁。神通广大,救厄而平波息浪;惠心庇民,扶危而起死回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护国庇民,明着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天上圣母,太极元君。

志心称念弘仁普济天妃,不可思议功德。

据《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记载∶“於是天尊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救民疾苦,乃於甲申之岁,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世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愿与一切含灵解厄消灾,扶难拔苦,功圆果满,白日上升,土神社主奏上三天”。

太上老君看到江河湖海翻舟覆船,损人性命,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玉女降生之日为三月二十三日,救民济苦,是为天妃。

有关妈祖的史料

今所见之最早者为南宋高宗朝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碑记中谈及圣墩所供神像,有男有女,「独为女神人状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人立庙于本屿。」

又南宋宁宗朝丁柏桂《顺济圣妃庙记》云:「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 莆宁海有堆,元佑丙寅,夜现光气,还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馆我。 』于是有祠在圣堆。 」

宋代的这两则史料,都说妈祖是巫祝、神女,其神格属性,属于道教,和佛教无关。

《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名山大川忠臣义士之祠》云:「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1264至1294年),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 ...... 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 』」元人也是将妈祖归类为「名山大川」的神灵,称之为南海女神,列为祀典。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伤字号》(台湾新文丰刊本第十九册)收录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是叙述天妃妈祖成道的相关经典。上述这些较早期的史料,都是将妈祖划归入道教神祇中。

妈祖故事被渗入佛教色教,应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见清.叶德辉重刻明刊本)说: 「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如会稽吴望子、蒋子文事...... 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犹诞之日焉。自是往往见神于先后,人亦多见,其舆从侍女拟西王母云。」

二天

从宋代、元代史料,看不出妈祖与佛教的任何关系,而《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天妃事,当是明世三教合一盛行下,所演化出来的。也可能受元世称妈祖为「南海女神」的影响,由「南海」而联想到观音。

虽然《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掺进佛教之观世音,说天妃的母亲梦见观音送予优钵花,又说天妃「五岁能诵《观音经》」,似乎与佛教的观音,关系密切。 但此观世音,以明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看来,又称之为慈航道人,是被道教收编的佛教神祇,已和佛教的观世音有别;明中叶以后小说中所见的观世音,都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属神,是道教化的神祇。

又如明代吴还初编《天妃娘妈传》(收录于《古代珍稀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和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编于明万历末的《天妃显圣录.天妃诞降本传》,其中所说天妃与观音的关系,也都可做如上观。

再者,上述明中叶后的天妃传,虽也有妈祖敬拜观音之说,但所说的妈祖成道故事,或说由玄信道士授玄微秘法,窥井得符,遂灵通变化;或说「入瑶池见王母,转往南海得观音传法」「湄洲羽化为神后」,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的四谛(证罗汉果)、十二因缘(证缘觉)、六度万行(证菩萨、佛)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 亦和佛教果位说(佛、菩萨、缘觉、罗汉、三界天人)不同。 因而妈祖神的属性,应是道教神,和佛教无涉。 三

台湾研究妈祖的学者甚多,有的甚且仅据明中叶以后的史料,如《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说妈祖与观音之关系,就把妈祖归为佛教神,却不知明世的观音,已是道教化的观音(慈航道人),不是佛教观音;而台湾民间道教庙所供的观音,亦皆是属于道教化的观音。由南宋及元世的史料,及妈祖的成道故事看,妈祖,其神格,应是纯粹的道教女神。

且以今日大陆及港、台所见供祀妈祖的庙宇及祀仪来看,都是属于道教形式的宫庙与祭仪,和佛教的寺院及供祭法有极大差别。 将妈祖视为佛教神祇,显系误判,或是别有用心的做法。

综归来说,从佛「寺」、道「庙」,祠堂外貌、神祇衣着、封号及祭祀用品、科仪上看妈祖神格属性。 妈祖的祠所,称为「宫」或「庙」,是道教庙宇的称呼;其建筑形式,也是道教庙宇的风格。 妈祖的神像造型,是中土后妃形貌,而不是印度佛教佛、菩萨、缘觉、罗汉、飞天等造型。 妈祖庙供奉的供品为线香、纸钱、三牲、清酒,庙中有给香客的平安符,庙与庙间有刈香(进香)互访、有绕境出巡、迎神赛会;这些都是道教的活动,和佛教无涉。 四

再者,道教神祇的封号,尊贵者如天尊,敬老者如丈人、老母,但最常见者,则为带有人间政治组织色彩的职称,如帝妃、王侯、元帅、护法、将军、使者等。

男神封号常见者如:帝、王、君、真人、元帅;女神封号,常见者如:夫人、元君、母(老母、圣母)等。举例而言(见《真誥》),男神如玄天上帝、关圣帝君、广泽尊王、东岳上卿司命君、紫阳真人、天蓬元帅。

女神如:九华安真妃、紫微王夫人、南岳夫人魏华存、南岳紫虚元君、碧霞元君、骊山老母、西王母等等。道教的这些神祇封号,大都由历代帝王来封赠,有一定的规则,先低阶后渐至高阶,古已有封赠者,只能加封不能贬降。 这套制度,在宋代已建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六,北宋神宗元丰六年,第八页): 「太常寺言:『博士王古乞自今诸神祠加封,无爵号者锡庙额。已赐庙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 如此则锡命驭神,恩礼有序。 凡古所言,皆当欲更增。 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 』并从之。 」

上引所述道教神祇封赠名号,皆由卑而至尊,有一定的次序。封赠由二字至四字至十余字、二十余字、三十余字的封号,都曾出现过。 妈祖是道教的女神,自然历来也有祂的封号。 历代妈祖的封号,散见于《四明续志》、《铸鼎余闻》、《天妃庙记》、《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 而记载最详尽可信的,当为湄洲贤良港天后祖祠刊印,妈祖裔孙林清标于乾隆戊戌年所敬辑的《敕封天后志》一书。 五

妈祖是护海有功被民所奉祀的神祇,合于道教祀神法则;妈祖的修炼法门,也是道教符术之说。 而供妈祖之供品及科仪,如线香、纸钱、三牲、刈香(进香)、平安符、迎神赛会等没有一样属于佛教。 妈祖的扮相也是道教神祇形貌。 妈祖的修炼法门,也非佛教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

不论从佛「寺」、道「庙」,祠堂外貌、神祇衣着、封号及祭祀用品、科仪上看妈祖神格属性,她都是道教神祇。

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为消弭岛上汉人的民族意识,曾以废除「淫祠」为名,想要废除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道教庙宇,因而有不少道庙在后殿供奉佛教的观世音,假托佛教寺庙而得予保存;有的则请和尚为住持,以减少日本人之纠葛。

日本宫本延人《日本统治时代台湾地区寺庙整理问题》(天理教道友社,一九八八年出版)、一八九九年七站台湾总督府令第五九号《旧惯社寺庙宇等建立废合手续》,以及日本昭和十六年至昭和二十年间,在台发行的《民俗台湾》(东都书籍刊印)中所见在台学者之讨论皇民化及民俗问题等,都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借行政以干涉宗教之一斑;也加深了道教被佛教所矮化, 造成佛高于道的错觉。

妈祖的神格属性

妈祖的神格属性由妈祖庙的称号、庙貌、神像、供祭物、科仪、平安符、祭神活动等看来,全属道庙规制而非佛教。再由妈祖成道前的修行法门、显圣济民等等看来,妈祖也完全合于道教以修炼和济民为主的修行方式。而妈祖的封号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等。我们以宗教本身的规范来检视妈祖,可以确定妈祖是道教神祇。 一

妈祖神格的道家色彩比较明显。从出生时“地变紫色,满室异香”,暗示了这位女神属于道家范畴,因为道家一向崇尚紫色。而这与传说中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的状况十分相似,公元 927 年 3 月 21 日,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应天禅院。《宋史》记载其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赵匡胤乳名为“香孩儿”,应天禅院称“香孩儿营”。

而传说林默诞生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而取名“默”;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易经》载:“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年幼时期,“十三岁时,老道士玄通登门授妃玄微秘法。十六岁,窥井得符,神授符箓,“遂灵通变化”、“悟诸要典”;年青时的林默为“里中巫”、“平生不厌混巫媼”,更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十道九医”,中医方剂的发明人伊尹,就是早期道家。她常驾云飞渡大海,众号曰“通贤灵女”、“通天神女”,直到功德圆满,湄屿羽化升天。 二

妈祖的道家色彩,与当时的时代潮流相一致,有其“机缘巧合”的一面。当时,执政的宋徽宗崇信并偏执于道教。政和七年(1117),他干脆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宣和元年(1119),更要求“佛寺改为宫,僧寺为观”(宋·赵彦卫《云麓漫抄》)。而且,“政和元年春,壬申,毁京师淫祠一千三十八区。”(《宋史·徽宗本纪》)

因此,这种信仰上的“合拍”与“共识”,虽属历史的巧合,却是十分重要的际遇和前提——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与最高层一拍即合,立即见效,不被封杀。这一点,精明敏锐的刘克庄在《风亭新建妃庙》中揭示得十分清楚:“妃以一女子,与建隆真人(宋徽宗自命为建隆真人)同时奋兴;去而为神,香火布天下,与国家祚运相为无穷。”

文中“同时奋兴”四字,道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绍介者李振是莆田白塘人,且系宋代抗金名将,大慈善家李富的堂兄。这不同凡响的举荐人,当然也是宋徽宗接纳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妈祖神名向周围地区传播,主要是从妈祖庙宇授匾开始。这说明了妈祖信仰在传播早期,需要借助国家权威的支撑,而早期的妈祖信仰也正是借助国家加诸其身的光芒才在与福建地方众多的民间神祇的竞争中,为自己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之很快在众神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两宋时期朝廷十多次褒封妈祖,其数量为全国各位“海神”之最,使之理所当然、受之无愧地成为全国第一“海神”。 三

庙宇是信仰的主要象征与场所。而令人称奇的是,诸多妈祖宫庙都是妈祖托梦、乡亲出力的结果。梦与道家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庄子《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认为生和死、醒与梦,以及一切事物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一切等量齐观,无有分别,因为它们都是由“道”变化出来的不同物象,所以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也是一种意象语言。历史告诉我们,梦想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往往发挥着某种重要的先导作用。许多重大发明不是梦中产物?

东汉学者王符也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 。梦是一种不自觉的虚拟意识。这种介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意识,更能表现某种“空灵杳渺之思”,因而使人更觉其“神乎其神”,进而“肃然起敬”,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同时,美妙的梦境,也极大地增添了叙述与听闻者的兴味和内容“现实感”和“可信度”。仅《天妃显圣录》中,就记载了湄洲岛祖庙因“长者之子”“夫妇协梦”而辟地扩建;涵江圣墩庙乃妈祖“枯槎显圣”“托梦”兴建;枫亭妈祖庙因“夜有人感梦”、“枫人同得梦”兴建;莆田白湖妈祖“托梦建庙”,“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立庙之地。少师陈公俊卿闻之,验其地果吉,因以奉神。”杭州的艮山庙也是南宋早期分灵的。

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京畿艮山之祠,旧传监丞商公份尉崇德日感梦而建。”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传说乃“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就是当代,贤良港的天后圣殿,也缘于妈祖托梦于印尼华侨姊妹。

妈祖的封号

妈祖,中国人自己的神灵,也是历代褒封最多的的道教神灵!

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故二十四史中会特意列出一部分名为《礼仪志》记载这个朝代的祭祀制度和祭祀哪些神明。这些神明多是儒道共尊的神灵,少部分是儒家独尊的神灵,这些神灵的名字在祭祀时以儒家的神名为主,但在宋元明清这些神明有不少是道教的神名。因妈祖灵验无比,在民间信众甚多,许多宗教都宣称妈祖是本宗教的神灵,但从国家官方给的敕封封号及祭祀礼仪场所来看妈祖是国家承认的道教神灵。

历代妈祖的封号,散见於《四明续志》、《铸鼎余闻》、《天妃庙记》、《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而记载最详尽可信的,当为湄洲贤良港天后祖祠刊印,妈祖裔孙林清标於乾隆戊戌年所敬辑的《敕封天后志》一书。今据《敕封天后志.卷上.历朝褒封》载录於下。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妈祖生平

太上老君看到江河湖海翻舟覆船,损人性命,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玉女降生之日为三月二十三日,救民济苦,是为天妃。

太上老君在无极境界,观见大洋溟渤、河渎川源、四海九江、五湖水泽、蛟蜃鱼龙,出没变化精妖鬼怪,千状万端。有诸众生,或以兴商买卖,采宝求珍,出使遐荒,交通异域,外邦进贡,上国颁恩,轮运钱粮,进纳贡赋,舟船往复,风水不便,潮势汹涌,惊涛仓卒,或风雷震击,雨雹滂沱,其诸鬼神,乘此阴阳变化,翻覆舟船,损人性命,横被伤杀,无由解脱,以致捉生代死,怨怒上冲,何由救免。於是广救真人上白天尊曰:斗中有妙行玉女,於昔劫以来,修诸妙行,誓扬正化,广济众生,普令安乐。於是天尊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救民疾苦,乃於甲申之岁,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世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愿与一切含灵解厄消灾,扶难拔苦,功圆果满,白日上升,土神社主奏上三天。於是老君勑下辅斗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据《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记载天妃发愿:“自今以后,若有行商坐贾,买卖求财,或农工伎艺,种作经营,或行兵布阵,或产难不分,或官非挠聒,或口舌所侵,多诸恼害,或疾病缠绵,无有休息,但能起恭敬心称吾名者,我即应时孚感,令得所愿遂心,所谋如意。吾常游行天界,遍察人间,以致地府泉源江河海上,一切去处,令诸所求,悉皆遂愿。”

老君赐妈祖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绯衣青绶,龙车凤辇,佩剑持印,前后导从,部卫精严,黄蜂兵帅,白马将军,丁壬使者,柽香大圣,晏公大神,有千里眼之察奸,顺风耳之报事,青衣童子,水部判官,佐助威灵,显扬正化。世间若有男女恭敬信礼,称其名号,或修斋设醮,建置道场,或清浄家庭,或江河水上转诵是经一遍,乃至百遍千遍,即得袪除灾难,殄灭邪魔,疾病自痊,官灾永息,行兵临阵,凶恶自离,囚狱之中,自然清泰,贼寇不侵,恶言无害,田蚕呎百倍,牛畜孳生,财禄盈余,经营获利,行商坐贾,采宝求珍,海途平善,无诸惊恐,求官作事,遂意称心。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出生时是南唐清源军(今泉州)莆田县人,莆田县湄洲岛之女,妈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贯是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人,964年宋太祖改清源军(今泉州)为平海军(今泉州),授莆田人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仍然管辖着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莆田、仙游二县为平海军所辖。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陈洪进纳土归宋,至此,莆田人陈洪进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地和仙游县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方,另置兴化县。同年,改为太平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

980 年太平军改为兴化军。泉州天后宫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

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妈祖,道教的女神

随着台湾地区的一些误传及一些影视剧的推广宣传,妈祖在道教的真实地位已经被覆盖,甚至冠以佛教的出身。相信通过仔细推敲,依据相应的体系来看,都含有很多不如法的漏洞。当然很多道教的其他神祇,或多或少也冠以某某菩萨等信仰的烙印,建议不要人云亦云,传播正知正见莫要随人迷信。

在台湾,妈祖会被有心人士操弄成佛教神祇,主要原因大概有下述几项:

其一是,明后的传记,将妈祖和观音牵连上关系,一般人不去细究此观音已是道教化的观音,而非佛教观音,只凭直觉将观音和佛教划上等号。

其次是,台湾北港妈祖神像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树璧和尚自福建湄洲天后宫奉请来北港,并建庙为第一任住持。树璧和尚属佛教临济宗,福建临济宗的和尚,大都和民间斋教有密切关系 ,偏向三教合一,并非「正统」佛教徒。 树璧来台时,可能是带妈祖以保平安,到台后感念妈祖保佑,所以树璧和尚才会奉祀妈祖,为之立庙。

其三是,信众常以庙祝所说为真,无力考证经典,而庙祝并非鸿儒硕学,学识有限,难免误说,再看到和尚为庙祝,于是以为妈祖出于佛教。综上所说,妈祖的被视为佛教徒或佛教属神,实是出自台湾地区的特殊现象。 但此种现象,借由台湾佛教的发展,逐渐影响到东南亚。

综上所说,妈祖的被视为佛教徒或佛教属神,实是出自台湾地区的特殊现象。但此种现象,借由台湾佛教的发展,逐渐影响到东南亚。

其实妈祖是有师父的,祂的师父是“老道士玄通”,学的是“玄微秘法”,玄微秘法并不是佛教的任何门法,妈祖在佛教不是什么菩萨更不是什么佛,祂是道教广济世人的女神,因此是道非佛是不争之论,此理至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