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一篇名爲《9歲女孩性早熟喫藥無效,醫生問:有沒有在學拉丁舞?》的文章引起了家長們的關心,文章指出,由於拉丁舞中的男女互動性強,容易讓還未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開啓大腦中的開關,刺激下丘腦,誘發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提早青春發育。

這讓不少家長猶豫,避免孩子性早熟還要不要學拉丁?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張振副主任醫師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相關的醫學研究或大數據調查證明拉丁舞與性早熟有直接關聯,此外引發兒童性早熟的原因極其複雜,有中樞性的因素也有外周的因素,有疾病本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如食品、藥物等因素,很難具體歸結爲某一個單一的病因。

家長要注意性早熟的“時間節點”

隨着天氣漸漸炎熱,衣着輕薄起來,家長會突然發現孩子的身體有了變化,對於年齡過小則會擔心是否發育過早,據瞭解,發育過早在醫學上還有一個名詞叫“性早熟”,是指在還未到性發育年齡就已經出現了第二性徵。比如說女孩有乳房發育、陰 毛、腋毛出現,身高體重快速增長,男孩有睾 丸增大、陰 莖變粗、變長的現象。

張振提醒,判斷是否性早熟會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女孩在8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開始第二性徵的發育,特別是睾 丸的發育,纔可考慮爲性早熟。

過早的性器官發育除會給還未成熟的孩子帶來心理問題外,性早熟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孩子成長期相應縮短,最終身高會矮於正常青春期發育的同性別同齡人。因此,一旦家長髮現孩子有性早熟的特徵,最好進行基礎激素水平測定、行GnRH激發試驗,同時還要完善腎上腺皮質功能、甲狀腺功能、生殖系統彩超、骨齡等方面的檢查進行醫學確診。

瘋傳的性早熟說法你信幾個?

一旦得知孩子出現性早熟,家長最先的疑問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不是喫雞翅、喝可樂、喫水果等等,網絡上流傳的說法被家長問了個遍。”張振表示,這些所謂的影響因素,都缺乏大樣本的實驗調查都不能直接認定與性早熟有關,理論上來說,正常的飲食,不會導致孩子性早熟。

謠言1:喝蜂蜜水會導致性早熟

有媒體報道,蜂蜜中含有雌激素,兒童食用蜂蜜或蜂蜜水會提前導致性發育,這樣的情況也存在於豆漿中。

闢謠:蜂蜜成分裏面的確是含有微量的植物來源雌激素,但含量非常低,1%都不到,如此稀薄的濃度的植物激素要想產生促使人體性發育的作用恐怕比隔山打牛還要難。而豆漿中的類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在豆製品中含量也很有限。

謠言2:常喫雞翅兒童會性早熟

我們最常聽到關於食物引發性早熟的典型說法是喫了打了激素的速生雞、催肥的豬,這類食物添加劑導致了疾病的發生。

闢謠:速生雞並非依靠打激素快速生長,已經被科學證實過,因此除非雞肉的來源有問題,比如明確使用激素特別是含有雌激素類藥物促使雞禽過快生長的雞肉,而且要經常喫纔有可能導致性早熟的發生。

“催肥”的豬倒確實存在激素問題,就是我們常說的瘦肉精,但它所用的激素爲β受體激動劑與肌肉政策、心率異常有關,和性早熟不相干。

謠言3:晚上不關燈睡覺孩子性早熟

擔心孩子晚上睡覺不老實,許多家長都會留一盞燈,有報道稱光照過長反而會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過度,提早性發育。

闢謠:人體很多激素的分泌都是由晝夜節律的,特別是生長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在夜間,開燈睡覺如果不影響小孩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的話一般不會影響孩子身高發育的,至於對性早熟的影響更沒有嚴謹的科研數據證實,儘管缺乏科研證據,但多數專家認爲電視、電腦的強光照射會影響兒童褪黑激素的分泌,對兒童性發育有不利的影響。

性早熟通過治療,是否可逆呢?

如果僅僅只是外周性,女孩單單隻有乳房發育,沒有明顯的生長加速,骨齡正常,往往可能只是存在一定的誘因,只要發現的早把誘因去掉,孩子還有可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如果已經出現中樞性性早熟,骨齡超前超過2歲,骨齡仍不超過11.5歲,預測成年身高受損者,張振表示,可給予GnRH類似物進行干預,可延緩青春期的過早啓動和發育,既往研究數據參考進行抑制治療的兒童終身高還會增加4-6cm,干預時間越早,效果就越好。(通訊員:伍曉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