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蘑菇汤,大概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一道料理了。

源于法餐,却时常出现在日本主妇的餐桌上。五点钟起床的家庭主妇,先化妆,后系上围裙。平底锅加橄榄油烧热,口蘑切片,下锅,煸炒出香味,加淡奶油和水,煮沸,加盐和黑胡椒调味。简单,明了,还有着异域美食的称号,是很作弊的餐点了。菌类独特的味道,和奶制品融合在一起,黑胡椒稍微辛辣,点点的泛在奶白色的汤料上。配牛排也好,意面也好,终归是不会出错的汤品。只要不是讨厌蘑菇的味道,或者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总归是不会讨厌奶油蘑菇汤的。

算不上法餐,也不能说日料。因为太普通简单,所以没办法跻身高级的行列,却清高的要命,不愿意与日常为伍。番茄蛋花汤, 青菜豆腐汤, 昆布煮出来的味增汤,煎烩茄子或者豌豆汤,都是瞧不起的。有着一日三餐的平庸,却没有一日三餐的细水长流。任何加了奶制品的汤料,除了牛奶,都是腻的,不能长久,不能放凉。脂肪和水分离成两个部分,黄澄澄浮在上面的是脂质,混沌沉在下面的是冷掉的水溶液,闻起来都是恶心的。

法餐喜欢在汤里加油超过的面粉,增加浓稠度,亚洲国家则更偏爱水淀粉保留食材原有的味道。但是往往自己操作的时候,总会觉得烦琐又多余。汤品不过是吃咸噎住的辅助菜品,又何必劳心伤神的捏造出与菜品饭食齐平的卖相呢。

淡奶油,是比牛奶更加凝练的奶制品,脂肪含量更高,口感更加轻盈绵密。从牛奶开始,酸奶,淡奶油,奶酪,干酪,脂肪含量和风味依次增加,直到所有味蕾都被奶味吞噬,那种蓬松又带点腥酸的味道充斥在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无处遁形。所有加了奶的菜品,都多了一份厚重的奶味,口感更加丰富也好,多了几分异域风情也好,奶的味道如此强烈,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忽视它的存在。蘑菇让出三分天下,培根讪讪偃旗息鼓,汉堡排招摇过市,需要一勺浓稠加了奶油的白酱,才不至于锋芒毕露。

口蘑,明明是和黑松露一样的菌类,却四散在超市大减价的货台上。炒了吃口感不如鸡腿菇,炖肉又拼不过香菇,只能在汤品里跑跑龙套,偶尔摆盘锦上添花。说不上味道特殊,顶多造型可爱了些,人畜无害的样子,无伤大雅的睡在汤盆里。

胡椒粉和盐,是最常见的调料。盐满足人体对钠元素的摄取要求,胡椒增加味觉的刺激,鼻腔的嗅觉细胞和味蕾的轻微痛感一起作用,散发出独特的西方气息。有些味道,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受,还是一种潜意识的地域规划。孜然和串儿是辽远的北疆,朝天椒一口就是大汗淋漓的重庆,味增寡淡的味觉让人想起日本乡间的无聊日常,黑胡椒把你带回高鼻深目的冰天雪地。人们在味觉里探寻,回忆,偶尔用口感和嗅觉唤醒记忆。好的,不好的,全盘接受,吃得一干二净。

然而炸猪排也好,奶油汤也好,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欢喜,是城市里孤独的人群在庸庸碌碌的每一天结束之前,假模假样的善待自己的胃口。

全家的灯火通明,7-11的关东煮滚烫,自己下厨,煮一碗简单的饭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