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天元集團首次衝刺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元集團擬募集資金9.11億元,其中4.84億元用於快遞電商物流包裝耗材製造基地項目。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元集團擬募集資金4億元,其中3.1億元用於快遞電商物流綠色包裝耗材製造基地項目,由子公司湖北天之元實施。

“身傍大款”順豐、京東 研發費用不足4% 天元集團二度闖關IPO勝算幾何?

近日,廣東天元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元集團”)二度闖關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元集團擬募集資金4億元,其中3.1億元用於快遞電商物流綠色包裝耗材製造基地項目,由子公司湖北天之元實施;0.9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實施主體爲天元集團。

事實上,天元集團2016年至2018年曾在新三板成功募集資金2.63億元,期間,其還備戰創業板,但首發申請未獲通過,其中不乏被問詢與韻達、德邦、百世之間的關係、差異的合理性。

有意思的是,天元集團主要從事電子標籤、塑膠包裝、快遞封套的一系列業務,被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然而2018年,天元集團1172名員工中,專科及以下人數爲1106人,佔總人數的94.37%,研究生僅3名,佔總人數比例不足0.5%。

此外,因康美藥業而被詬病的正中珠江、因大股東錦龍股份涉嫌行賄的東莞證券均和天元集團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高新技術企業專科及以下人員佔比超94%

天元集團主營業務爲快遞物流包裝印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體包括電子標籤、塑膠包裝、快遞封套等。主要客戶包括順豐控股、韻達貨運、中國郵政、京東、百世物流、小米、蘇寧、唯品會、德邦物流、圓通速遞等知名公司,同時公司和國際快遞DHL、FedEx、UPS等企業也有廣泛合作。

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元集團2016年至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71億元 、8.42億元和10.12億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長25.55%、20.16%;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58億元、0.54億元和0.68億元,2017年、2018年同比變動-6.9%、25.52%。

天元集團2013年首次被認定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再次通過該項認定。然而2018年,公司1172名員工受教育程度分佈中,專科及以下人數爲1106人,佔總人數的94.37%,研究生僅3名,佔總人數比例不足0.5%。此外,2016年至2018年天元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23億元、0.27億元和0.36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比分別爲3.47%、3.26%和3.59%。

員工教育水平普遍較低,研發投入較少,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如何定義?

“高新技術企業應該配有自主管理、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高水平核心人才隊伍。”深圳華星光電的一位技術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以其自身爲例,核心管理人員均爲研究生以上學歷,博士學歷佔1/3,人員總體教育水平較高,這也是行業普遍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天元集團已經是資本市場的“老人”了。在首次奔赴創業板之前,2016年3月17日,天元集團在股轉系統掛牌並公開轉讓,證券簡稱“天元集團,836099”,轉讓方式爲協議轉讓,從此也開啓了其募集資金之路。

2016年8月,天元集團第一次定向發行股票,實際向24名投資者發行股票295.3萬股,發行價格爲7元/股,實際募集資金2067.1萬元。不到三個月,天元集團再次募集資金,2016年11月,天元集團成功向5名合格投資者發行股票1500萬股,發行價格爲9.5元/股,實際募集資金爲14250萬元。2018年6月,天元集團第三次定向發行股票,向8名合格投資者發行1000萬股,發行價格爲10元/股,實際募集資金爲10000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至2018年,天元集團三次共募集資金2.63億元,如今依舊癡心不改再戰創業板,難免令人質疑有圈錢之嫌。

招股書大換血背後原因幾何?

2019年再次闖關創業板,天元集團將招股說明書來了個大換血。

2017年,天元集團首次衝刺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元集團擬募集資金9.11億元,其中4.84億元用於快遞電商物流包裝耗材製造基地項目;1.31億元用於快遞物流包裝印刷耗材製造基地項目;1.99億元用於營銷配送中心及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0.97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二戰IPO時,天元集團不僅募投項目減半,而且募集資金縮減幅度超50%。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天元集團在2019年版本招股書發行有關當事人部分中增加了驗資機構、驗資複覈機構,不過該機構正是因康美藥業財務造假而被推至風口浪尖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簡稱“正中珠江”),此外,正中珠江還擔任了天元集團的審計機構。

一位資深的財務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在調查中認定審計師審計程序執行不嚴謹、未能盡到應盡的職責,正中珠江將負有重大責任,甚至有可能構成審計欺詐。

據統計,在2017年財政部對17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會計執法聯合聯動檢查中,正中珠江便被點名。根據檢查情況說明,正中珠江在執業質量、質量控制以及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方面出現了問題。在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方面,正中珠江存在總所和部分分所會計覈算工作不規範、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等問題。

不僅如此,天元集團此番還更換了保薦機構,將2017年版本招股書中的東莞證券變更爲國泰君安。這不僅讓人思考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天元集團費力傷財做此決定。

資料顯示,東莞證券2008年開始籌劃上市,中途因民營股東和國資股東兩大陣營之間的博弈,直到2014年才完成股改。2015年6月,東莞證券正式提交IPO申請並獲得證監會受理。2017年5月3日,錦龍股份公告稱,鑑於公司涉嫌單位行賄一案對東莞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可能產生的影響,東莞證券於近日向證監會報送了《關於中止審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並獲得證監會同意,這意味着因大股東錦龍股份涉嫌公司行賄,東莞證券按下了上市的暫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