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爲順應用戶使用手機的視聽習慣,嘗試用豎屏電影的方式來跳脫傳統美學的桎梏。而現實中,華爲用手機去拍攝一部電影的勇氣,同樣值得稱讚。

要說近日來,最火的企業當屬華爲,最淡定的企業也當屬華爲。

美國將華爲列入“實體清單”等打壓行爲,瞬間讓華爲成爲全球矚目的焦點,而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華爲不僅絕地反擊,還淡定地拍了電影。

剛剛過去的六一,又是一次廣告營銷的狂歡。但你之前肯定想不到,這個兒童節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廣告,竟然是華爲!

“大聖此去欲何?踏南天,碎靈霄!”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短片講述90年代《大鬧天宮》首映時,男孩爲了去鎮上看電影,翻越山野,歷經艱險,抵達電影院時卻已穿越到數十年之後,在疊合的時間與驟變的世界中表達對於時光匆匆的感慨,也表達了對一個時代記憶的緬懷。電影中,孫悟空給了男孩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他能夠堅定地去尋求夢想;而現實中,華爲用手機去拍攝一部電影的勇氣,同樣值得稱讚。

1

豎屏電影來了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說過,媒介即訊息。真正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以及它所開創的可能性和社會變革。

在移動通訊時代,手機這種媒介能帶給廣告或電影的可能性是什麼?看過華爲這部《悟空》後,很多人都發現了一種直接的觀感變化——那就是豎屏。

傳統工業電影一直都以橫屏構圖培養着大衆的審美,但是誰說電影一定要橫屏才能看?華爲順應用戶使用手機的視聽習慣,嘗試用豎屏電影的方式來跳脫傳統美學的桎梏。這種豎屏不同於直播短視頻那樣的快消影像,而是內容、佈景、運鏡等都要隨畫框打破重組的海報式美學。當然,這也意味着挑戰、不確定性與走出廣告人的舒適感——好廣告絕不是重複喊兩句slogan那麼簡單。

《悟空》給我們展示了未來影像的豎屏想象,但在華爲看來,答案不止一種。華爲已經不是第一次探索未來影像的邊界了。在此之前,包括《悟空》導演蔡成傑在內的彭宥倫、麥子、白波等新銳導演就用CG電影、定格動畫、紀錄片等先鋒形式不斷給華爲P30 Pro拓寬攝影攝像領域。

可以說,華爲關於這場未來影像的藝術共創,既是給產品注入新的能量,也是在倡導並引領聚焦於手機的影像美學標準,給用戶傳遞出一種時尚化、藝術化、高級感的品牌態度。

2

讓拍攝平民化

在未來影像整體的美學框架下,如何去實踐這些審美呢?這關係到電影的拍攝工具與拍攝技術。

攝影師何山與導演蔡成傑在拍攝現場

從導演的電影訪談中,可以看出拍攝前期導演自己心裏也沒底——放棄攝影機而用手機拍電影,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拍攝效果到底如何?觀衆會不會認可它是一部電影?普通人都知道這很難回答。

但從電影中挑幾個鏡頭看,這種擔心彷彿是多餘的。

華爲P30 Pro可以被導演一頭仍進水裏,零NG記錄清晰水下世界:

也可以近距離拍攝火焰,這不是一般攝影鏡頭承受得住的:

手機的輕便性能夠成爲主人公替身,被導演套在塑料桶上滾落山崖,真實再現“天旋地轉”的視覺衝擊:

手機鏡頭微小的特點還能和水滴結合產生一種朦朧濾鏡,比攝像機更能表達場景的情緒與溫度:

無論是微距、長焦、還是廣角,用華爲P30 Pro拍攝的《悟空》都不亞於電影質感。華爲用拍一部電影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產品的特點,客觀上也對觀衆營造出一種暈輪效應,你能拍,爲什麼我不能拍?

因此,導演在探索手機拍攝時實際上給我們展現了手機攝影的平等屬性——那就是即便最普通的用戶也能夠藉助華爲P30 Pro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一蹴而就地完成一部高品質作品。

未來,智能手機會越來越智能,分辨率越來越高,甚至可以達到電影級的拍攝水準。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便捷性,更是以超越肉眼所見的能力,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一切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對未知的好奇,對趨勢的捕捉能力,都將在影像中得到磨練與驗證。

3

豎屏內容創作的未來

在去年秋季的愛奇藝悅享會上,創始人龔宇直言“豎屏一定會成爲未來的一個主流”。由愛奇藝製作的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一上線單集熱度突破5900點,點贊數高達25w,位列愛奇藝第四名。

但是就市場整體而言,豎屏劇還尚未形成潮流。但它們的能量絕對不可小覷。

《悟空》可以說給豎屏內容的精緻化、商業化操作提供了一個樣本。目前的豎屏劇,主要是停留在搞笑類型,而它的未來發展或許將不會侷限於小規模、搞笑劇的形式,而會追求更大的規模。

1、 規模更大。由於豎屏短劇是符合我們使用手機媒體的習慣的,因此必然會形成潮流。那麼在形成潮流之後,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進入到豎屏內容創作中,這就對豎屏內容的創作形成最基本的物質推動力。它的規模必然會越來越大。

2、 精緻化。目前的豎屏劇無論在質感上還是在規模上,都不如傳統的電視劇。但是我們以同樣的眼光去對比電視劇和網劇的發展歷史,你會發現這些內容都是從粗製濫造一步步的走向精緻的。

3、 製作標準化、複雜化。目前製作豎屏劇的團隊都還是在嘗試之中,大家對於豎屏劇該如何製作沒有固定的概念。由於其在未來可能會接受更大的投資,而更大投資要求的是要有標準的製作流程和盈利模式。這對於豎屏劇創作方式的改革,是一種內在的需求,是大勢所趨。

在這個人人一部手機,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豎屏電影更貼近一種記錄風格,寫實感很強,並且更適合手機瀏覽和傳播。

豎屏內容將來必定會成爲一個趨勢,而這種趨勢也必定會吸引投資者的進入,創作出更精緻的內容來滿足觀衆的審美需求。

期待早一天能在大銀幕上看到豎屏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