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子弹头是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中国轿车,但也是非常短命的汽车,今天我们就"考考古",说说这第一个出口美国的中国轿车——中华子弹头。中华汽车成立于1994年,全称是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名字里虽然有"中华"两个字,但是与现在的"华晨中华"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一个出口美国的国产车竟然因为品控不严导致质量太差最终停产?

说道中华子弹头,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叫唐锦生,此人于1985年申请了《全承载复合材料的汽车车身制造》专利。通过上图我们能了解此种材料是如何制造的(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用泡沫与多层玻璃钢制造车壳)。1987年唐锦生因此项专利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邀请赴美向全世界1000多名科学家展示其对于汽车车身制造的全新研究成果。在当年此项专利技术震惊全美(毕竟使用此项专利生产的车身生产效率更高、成型加工费用更低),1989年5月还获得了美国纽约第13届世界发明银奖。当年唐锦生在美国继续进修两年于1992年返回祖国。

第一个出口美国的国产车竟然因为品控不严导致质量太差最终停产?

回到祖国的他想要把自己的专利变成实际的汽车产品,于是决定在北京成立汽车制造公司。但是想成立汽车制造公司谈何容易。经过千辛万苦,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于1994年10月成立,中华汽车的工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个小村子里。与其说是工厂,倒不如说是个小作坊。因为当时的工厂里没有流水线,也谈不上什么自动化。车架生产车间和普通的机械厂冷加工车间一样,车架用两根主钢管焊接而成,涂装车间也只是普通人工喷涂车间与单间式烘干房,车身生产车间如果从表面上看那就是个玻璃钢制作车间,装配车间为全人工纯手工装配。

第一个出口美国的国产车竟然因为品控不严导致质量太差最终停产?

一开始提到的出口美国的中华子弹头就是诞生于这样的一个生产工厂当中。由于当时工厂的设备原因,所以当年的中华子弹头为全手工打造,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车架使用的是直径70毫米的圆形钢管焊接而成。虽然此车看起来像旅行车,但是此车没有后备箱门,后备箱完全是封死的(好好的一款旅行车被设计成这样)实用性大打折扣。

第一个出口美国的国产车竟然因为品控不严导致质量太差最终停产?

在说说这车的动力,中华子弹头的动力来自夏利的三缸发动机,其实从外观我们就能看出来,车身前部与当年的夏利几乎完全一样,不过说起此车的质量嘛,那可与当年的夏利差着十万八千里(毕竟纯手工打造)。1996年10月,中华子弹头被列入了当年北京出租车采购目录,不过当年首批买给"华汽出租公司"的400辆中华子弹头,由于品控太差为日后中华子弹头的"质量门"埋下了隐患。

第一个出口美国的国产车竟然因为品控不严导致质量太差最终停产?

1997年由于当年唐锦生接受过美国通用汽车的邀请赴美。所以当美国通用汽车得知中华子弹头量产之后,就从中国引进了一批中华子弹头。同年北京出租车管理局出台政策,规定美购买5辆中华子弹头轿车,就可奖励一个出租车指标。一时间北京各大出租汽车公司为了出租车指标,大量购入中华子弹头,北京街头一时间中华子弹头遍地。但当年企业对品控管理不严,导致该车质量糟糕。该车糟糕的质量让驾驶中华子弹头的司机与乘坐过的乘客都大为不满。1998年中华子弹头因为质量问题停产。随后中华子弹头因没有安装电喷设备而被北京市禁止上牌。至此,中华子弹头慢慢的消逝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今天的汽车"考古"就先到这了,大家如果有什么关于汽车"考古"的线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赐教,码字不易,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谢谢大家了。

【注:本文章由〖汽车听我说〗作者创作,码字十分不易,未经允许,请不要抄袭本文章,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