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田聞一著《血戰——川軍出征》2019年3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經中國文史出版社同意並由作者授權,“方誌四川”微信公衆號及“四川地方誌”網自5月22日起擇其部分內容發佈,以饗讀者。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937年深秋

數十萬川軍身着單衣短褲,打綁腿,穿草鞋,身背斗笠和大刀,手持劣質步槍,迅速出川,奔赴全國戰場。川軍作戰之驍勇,戰績之輝煌,傷亡之慘重,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田聞一著《血戰——川軍出征》,2019年3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十六、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這天中午時分,隆隆炮聲從臺兒莊方向傳來。在滕縣耽誤了時間,一頭撞了進去的日軍精銳部隊磯谷師團末日到了。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親自指揮大部隊對磯谷師團實施殲滅戰。

抄敵後的湯恩伯部,用強大的火力對敵實施轟擊、堵截。擔任正面防守、也屬雜牌軍的孫連仲部羣情振奮,奮勇出擊,一以當十,殺聲震天。被川軍在滕縣強烈阻擊了近四天,招數用盡,受到重創、一頭撞進臺兒莊的日軍已成強弩之未。他們的彈藥汽油用完,機動車多被擊毀……在中國軍隊的前後夾攻中,喪魂落魄,狼狽逃竄,遺屍遍野,各種輜重扔得到處都是,師團長磯谷本人率殘部好不容易纔拼命突圍。臺兒莊戰役勝利結束。此戰,我擊潰日軍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2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氣焰,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戰精神,堅定了國人抗戰勝利的決心和信心。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戰役(圖片來自網絡)

臺兒莊大捷是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之後的又一重大勝利。這場以臺兒莊爲重心的,在廣大魯南地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的慘烈之戰,歷經月餘,總共殲敵近三萬餘人,創八年抗戰之偉績,揚中華民族之雄威。對此,毛澤東、周恩來都作過高度評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臺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周恩來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戰役(圖片來自網絡)

戰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向國民政府及蔣委員長的報告中,高度評價了川軍,稱:“此次我二十二集團軍,自本月十四日拂曉起於滕縣之北、界河東西地區,受優勢敵之壓迫,該軍奮勇抗戰,是日於黃山、北山等處予敵以挫傷後,卒被敵炮火摧毀陣地,我警戒部隊悉作壯烈犧牲。此一戰役我官兵傷亡不下萬人……

“十五、十六兩日,我堅守濮陽山、龍山、北沙河大小塢陣地,在敵步炮空不斷轟炸下作殊死戰鬥,前赴後繼,犧牲慘烈。”

李宗仁將軍特別提到了滕縣之戰。

“滕縣守禦,苦戰撐拒。迄十七日下午五時半城垣俱遭摧毀後,被敵突入。巷戰結果,我官兵均灑盡最後一滴血以殉城。查該軍以劣勢之裝備與兵力,與絕對優勢之頑敵獨能奮勇抗戰,官兵浴血苦鬥三日半以上,挫敵銳進。陣亡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越渭濱、鄒親陶,團長王麟;負傷師長陳離,旅長呂康、王志遠等……使我援軍得以適時趕到,戰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轉危爲安。此種爲國犧牲之精神,實不可泯滅。”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致電孫震,對此戰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親切慰問:“貴部捍衛魯南,浴血奮鬥,殊堪嘉尚,仍希轉飭所部努力殲敵爲盼。”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滕縣戰役(圖片來自網絡)

國民政府對陣亡的王銘章將軍給予特別褒恤:

1. 追認爲陸軍上將。

2. 明令褒揚,舉行國葬,撥專款一萬二千元治喪。

3. 將平生事蹟宣付國史館。

4. 所有陣亡將士從優議恤(少將參謀長趙渭濱八千元,上校參謀長鄒慕陶、團長王麟各五千元,以次均從優議恤)。

(未完待續)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悲壯的滕縣之戰換來臺兒莊大捷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一槍斃敵酋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慷慨激昂,生離死別【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神勇的副官和神奇的戰馬

【方誌四川•紀實小說】田聞一 ‖ 血戰——川軍出征:激動人心的時刻

來源:《血戰——川軍出征》(田聞一著),2019年3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田聞一

配圖: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爲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誌四川”,ID:scsdfz。

投稿郵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雜誌:[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