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斌 暴雨突袭,洛城街道有8900多个大棚受灾。洪水与痛苦浸泡过的大地,如今正重新燃起绿色的希望,40%的大棚已栽植新一茬种苗,其余受灾较重的棚,正在积极维修,争取10月份以前,90%的大棚完成种苗栽植。一棵棵菜苗被栽种,一份份希望被播撒,这其中既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更闪烁着寿光人抗灾救灾的不屈和倔强。

党组织引领

让群众重拾信心

越是在群众最无助的时候,越需要各级党组织站出来。为加快推进恢复生产工作,9月1日、2日洛城街道党工委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全体村党支部书记会议,对恢复生产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同时,为提高工作的精准度,还召开由部分严重受灾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及种苗企业参加的恢复生产座谈会,详细了解群众在修复大棚方面的先进做法、意见建议及种苗企业供应情况;街道还组织专业的技术力量团队,分别到受灾村为群众恢复生产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

“恢复生产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的作用,迅速把群众组织起来。下一步,洛城街道将实行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巷长包户责任制,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帮助受灾群众走出阴霾,树立信心,制定自救方案;根据每个大棚受损情况,因户而异、因棚制宜,每村都搞几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工程,为群众打造样板,提供借鉴;全方位提供物资、技术和信息服务,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全力做好群众的坚强后盾。”洛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办主任李秀欣说。

洪灾之后,各村也全部行动起来了,村“两委”对大棚受灾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专门研究补救加固的办法,让群众看到恢复生产的希望,重拾信心,推进恢复生产工作全面开展。

“下一步在恢复生产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帮助村民恢复生产生活,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黄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海跟记者说道。

创新修复模式

让群众可借鉴推广

洪水退去后第一天,黄家庄村村民黄华就进入大棚进行生产自救,他买来抽水机,连续抽了几个昼夜,才将村西两个大棚里的水排出,早栽种的茄子苗都已经被水泡死,他连忙将死苗全部拔出,新进种苗,进行栽植,目前,两个棚的约 2700 棵茄子苗已全部栽植完毕。“原来的茄子再等20天就能上市卖钱了,现在都死了,你说疼人不,这么大的洪水,谁也没办法。好在现在水退了,能补救一部分,挽回点损失。目前还有一个棚正在抽水,希望也能赶上这季种植吧。”黄华说。

在采访的同时,隔壁大棚的王洪亮拉着记者到他家大棚看看,这次大水,他家的棚体坍塌了 20 多米。“我家大棚有小二十年了,棚体老旧,这次进水,坍塌了20多米,赶上这种天灾,不能怨天尤人啊,得抓紧自救。我是从网上看到这种补救墙体的办法,马上购买了面包砖,雇人弄起来,花了4000多元,目前来说是保住了大棚。这两天,很多村民来学习,我也是毫无保留地跟人家说。”王洪亮说道。像王洪亮一样,在灾情面前,不少受灾菜农表现出的自信让人感动:咱有种菜这门手艺,只要全家上下勒紧裤腰带挺过去,尽快恢复生产,就有信心把损失的钱挣回来。

针对大棚不同受损情况,洛城街道与受灾村一起研究了多种大棚补救办法:一是对墙体局部坍塌的大棚,采取向内壁填充垒砌土袋或面包砖的办法进行修补;二是对坍塌严重的大棚,采取棚体内部钢管加固、油杆支撑的办法进行修补;三是对进水只到墙根的大棚,采取向墙体内侧填充混凝土、加固挡板的办法进行修补。

精准对接供求

让恢复生产有保障

随着恢复生产的推进,种苗和材料供应成为关键因素。为避免出现临时短缺的现象,街道提前与辖区内50家种苗企业进行对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种苗储备和繁育能力,并将种苗企业联系电话、可提供种苗数量发送到村“两委”,畅通供需两端信息,为受灾群众下步开展蔬菜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洛城街道的冠云种苗在这次洪灾中也受损严重,两个高温大棚的种苗全部淹死,光种苗就损失20多万元,但是,大水退去后,很多以前栽植受损的农户又来购买种苗,他们坚持以大水之前的价格售卖,不加价一分钱,得到了附近农户的一致赞扬。“我们虽然也受了灾,但是老百姓更不容易,都是老顾客,更不能趁机哄抬价格,就算这次加价多挣了钱,我们也良心不安啊。”冠云种业负责人陈冠云跟记者说道。

擦干眼泪,就加入自救的队伍;推到旧棚,就投身恢复生产的行列;播下种子,就收获希望……从发生灾难的那一刻起,受灾地区的人民就积极自救,顽强奋争,他们的坚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着自强精神的力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自强不息的寿光人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