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黃希鳴

  各位大家好,大家對於博郡不是特別瞭解,我們成立於2016年,這是博郡第一次參加論壇,今天非常感謝泰達論壇能提供一個平臺,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的話題。相對於傳統汽車而言,新能源汽車生產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產業鏈形式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新能源汽車大家理解做了很大的簡化,大家認爲三電和配上ADAS就是新能源汽車,再開發一些APP和共享網絡就是新能源汽車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的。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是汽車發展的未來,但不能這麼簡單看待新能源汽車,從名詞上看新能源汽車還是汽車一個種類。爲什麼不能叫新能源汽車移動器,因爲新能源汽車離不開造車規律。這個是無法違背造車的規律。

  新能源汽車不是簡單的替換一些配製,增加一些功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還是繼承新能源汽車以往多年繼續積累,努力提升優勢,合理利用資源,這樣新能源汽車發展纔有更美好的未來。首先講到實際上在四化中間電動化是走在首要的政務,跟傳統汽車比新能源汽車不再依賴發電機和變速箱,現在電池、電器、電控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電系統不是簡單外包就是大家拼到一起做了,這一塊是上萬個零件系統是相當複雜的,所以很多新近企業沒有積累,看的過於簡單。

  我們最近也是做分析,實際上怎麼優化系統保證真正使用更換下保證用戶需求,減少能源的消耗,這些工作是相當複雜的,不是簡單想象的,其中包括電池這一塊就相當的複雜,我們在電池的成本,博郡汽車站到40%以上,我們對於電池的投入是相當大的,我們正在建電池的工廠,今後若干年鋰電池還是發展的主要方向,儘管固態電池在實驗室已經實現了,產業化主要方向是鋰電池,我們在鋰電池有一個比較強的團隊,實際上我們實木材料已經做到200瓦左右,現在正在切換到811材料,所以在2020年我們決定做到350區間,實際上這一方面是走到國際領先的地位。

  目前實際上大家議論比較多的,是續航里程的話題,吐槽比較多的是續航里程,這個不僅是電池本身的問題,材料的開發,輕量化的製作,這個都有極大的關係。

  目前博郡在正像開發ABC三個平臺,首款車2.9米軸距,這個對於續航里程是有幫助的,你還是滿足客戶對於大空間的需要,正向研發的底盤是非常關鍵的,包括現在我們的第一款車,如果使用外面的電阻做到續航里程五百多,這些離不開強的平臺開發能力,不簡單是電池能量力度的問題,目前國際上大衆正在開發、奔馳正在開發,這對於新能源汽車有很大的挑戰,基本上油改電,就是諾基亞時代的手機和Iphone打仗一樣,這些國際品牌進來以後,咱們的國內品牌是否有競爭能力,我是比較擔心這一點。

  另外談一下智能化。智能化實際上不是簡單的,是一體化網聯的生態,讓用戶打通使用場景,同時減少整個汽車的資源浪費,整體的優化協調是很關鍵的,剛纔汪處提到了,下一步智能網聯,博郡提到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社會責任,我們做汽車一個基本的發展目標是減少排放,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減少堵塞,減少安全事故這是企業的發展目標,我們智能網聯都是圍繞這個方向來做,不是簡單的給一些根本的。

  包括ADAS這一塊,國際上有很多流派,包括比較主流的Google還是以繼續爲主導,但是攝象頭不夠增加雷達,雷達不夠增加激光雷達,高清地圖不斷增加,造車的上下游產生的能源浪費也是極大的,這與我們造車初衷是背離的,按照人家的思路去走,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思維,真正做到智能網聯,這個不是單純主機廠的工作,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我們提了一個自費交通的白皮書,提的基本目標就是零排放、零污染、零資源浪費,另外還有零事故,要做到這一點光靠ADAS智能駕駛是做不到的,以後的智能駕駛肯定是在大的產業聯盟實現的,應該減少製造成本,減少能源的浪費,包括有些智能駕駛系統能耗達到十幾千瓦時,你整個計算的能耗就已經消耗了,這個實際上是不合理的,以後的智能駕駛汽車應該是越來越少,是放在通過5G和雲實現智能網聯的東西,實現真正的共享經濟。我們目標跟一般公司單純講智能駕駛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間是充分的合作,包括5G上進行了探索,包括跟阿里雲進行專業合作,在國際上也有,包括智能駕駛方面儘可能進行探索,我們在美國的4G以上的車也在跑,但是坦率的說,我們算法都能夠實現,但是實際過程當中還是碰到很多特殊的情況。

  明年車展我們會放出智能駕駛概念車,但是到6∑ 還是需要交通體系、5G網絡、雲計算的綜合支持。去年我們也拋出智慧交通,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放污染,自然交通堵塞很多資源浪費,我們希望社會特別是像中汽研和很多交通部門,大家產生一個長遠的頂層設計,怎麼思考未來,怎麼從頂層設計一個系統,能夠最有效的把智能駕駛、共享經濟、5G結合起來,減少整個汽車的資源浪費,達到最大的使用效率,實際我們做2C市場的節能汽車研發同時,我們也做to B共享車的研發,共享車跟私家車很大的區別,我們第一款車出來保證十年二十萬公里沒有太多問題,但是做的共享車五年跑五十萬公里,對於電池的壽命,對於整個技術要求,特別是電池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在這一塊做一些特殊的方案。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不是憑空而來,全國有400多家都在做新能源汽車,實際上真正做的還是要回歸繼續的本源,還是以產品爲主導,我們希望以後能跟大家一起協調合作,積極創新,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更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直播專題:

  PC:http://auto.gasgoo.com/NewsTopic/130.html

  移動:https://m.gasgoo.com/news/topic/13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